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侨乡旅游成“江门名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侨乡旅游成“江门名片”
2009年11月17日 17:55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经过“创优”,城市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见习记者 杨兆宇 摄
    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内外人士前来参观游玩。本报记者 伍安平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9月下旬,2009江门侨乡旅游节在川岛开幕,国内外的嘉宾纷至沓来,侨乡风情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2009年的国庆黄金周,江门市旅游收入达到4.95亿元,江门的旅游业正向着最佳休闲度假城市的方向迈进,而这一切都与1999年开始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密不可分的。

  自1999—2000年江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江门的旅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的旅游总收入达到90.57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41.84%;2008年接待过夜游客839.41万人次,比2000年的501.66万人次增长了67.33%;4A景区也从零起步发展到2008年的5个……可以说,从1999年开始的创建中国旅游城市活动,是江门市旅游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改变了江门市旅游的整个格局,也为目前江门市碉楼、海滨、温泉三大旅游品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策划背景

  旅游资源大摸底

  侨乡旅游业大有可为

  1999年2月,广东省旅游局召开创建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会议,江门市积极响应,迅速制定并报送了“创优”工作方案。同年3月召开了全市“创优”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力争用两年时间,把江门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在1999年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前,江门市的旅游资源分散,处于一种“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状态,许多资源不为人知,导致一些市民在接待外地的亲戚朋友时会发出“不知道带亲友到哪儿玩”的感慨。

  当时,市委、市政府大胆作出“创优”的决策后,即组织相关人员到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扬州等地学习,并到各市、区进行调研,了解江门的旅游资源的现状。1999年6—7月,市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先后到全市20多个景点进行调研,一个个景点去考察,逐一提出整改意见。通过这次摸底,市委、市政府领导认识到我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江门的“创优”有了基础——梁启超故居、小鸟天堂等宝贵资源都如未经雕琢的宝石,如果好好地加以“打磨”,肯定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为此,我市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创优”活动,坚持“以优化旅游大环境为根本,以提高旅游产业素质”为目的,以“在发展中‘创优’,在‘创优’中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创”字上下功夫,在“建”字上求发展,在整改上求提高,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运筹帷幄

  塑造“三优一满意”形象

  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旅游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新的增长点,而“创优”则是一项社会工程、民心工程,“创优”不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也不能离开全社会各阶层的支持。为了把“创优”变为全民认识,市委、市政府从“创优”一开始,就将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作为江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从“大江门”的整体考虑,在当时的五市两区范围内统一“创优”行动。

  江门市旅游资源丰富,当时的五市两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经过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多次论证,江门市确定了规格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又具有地方特色的20项“创优”项目,并将这20个重点项目分解到各市、区。在分解任务的同时,还与各市签订“创优”责任书。为彰显这些重点项目的特色,我市确定重点项目建设“往文化内涵的根上抓、往侨乡特色上抓”的思路,将20个重点项目分为几大类:有浓厚文化积淀的文物古迹,如陈白沙纪念馆等。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包括湖光山色类,如东湖公园、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热带海滨类(川岛旅游区)、温泉类、城市风光类和自然风光类。

  定了项目后,就定责任人、定资金、定完成时间等,并下大力气吸引外资、民资。“创优”期间,我市20个重点项目资金预算是10亿元,利用外资、民资达8.7亿元。

  在两年的“创优”活动中,江门市150多个相关部门和全体市民积极配合,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素质、加速旅游产业化进程为重点,以国内外游客满意为宗旨,以“创、建、改、管、促,全方位、全范围、全社会‘创优’”为方法,着力塑造“三优一满意”的整体形象,使江门的旅游环境、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旅游业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产业之一。

  项目效应

  “创优”带来了

  发展机遇和投资热潮

  两年的“创优”工作,使江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机制全面完善,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江门市提出“把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迅速发展”,市政府还两次对市区旅游资源进行调研,并起草了调研报告。

  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由于每个市、区都把旅游景区建设作为市政府考核目标(重大项目)来完成,在短短两年里,许多景区的体制都得以理顺。

  经过两年的努力,市民和来宾都发现,江门的市容市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市、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改善市容市貌。

  江门市的旅游产品也更加丰富。20个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开展大大促进了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市新增了石头村、帝都温泉等6个景点,圭峰山等16个景(区)点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10多种旅游新线路和专项旅游线路。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经济的效应也大幅度提高,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的关注和慕名前来,越来越多的商家看中了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前来投资兴业。2008年,我市的旅游总收入达到90.57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41.84%;2008年接待过夜游客839.41万人次,比2000年的501.66万人次增长了67.33%;4A景区也由无发展到2008年的5个;星级酒店由2000年的24间增加到2008年的34间,其中五星级酒店由2000年时的1家增加到2008年的3家……

  专业视角

  江门市旅游局局长周锦新:

  “创优”使我市成为“旅游目的地”

  在担任旅游局局长前,周锦新在市政府也是分管旅游工作的,创优10年,他的感受尤为深刻。

  “‘创优’完善了江门旅游景区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度的旅游品牌,使江门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发展到现在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周锦新表示,这是一个真正的民心工程,满足了游客观光、休闲、娱乐的需要。因为创优不仅是景区,而是从领导到市民、游客,都提高了对旅游的认识,明白到旅游产生的巨大效应,也使我市的城市绿化、美化及配套日趋完善。‘创优’后还带来了系列创建活动,使我市的旅游资源日益完善,由以前的旅游输出地到目前的旅游目的地,大大提高了旅游经济效应。”

  “同时,‘创优’也带动了消费及投资的热潮”,周锦新表示,投资者看到了发展的潜力,增加了投资的热情,带动了消费的人流。现在江门已经拥有一个世界文化遗产,7个4A级景区,旅游资源在全省名列前茅,从旅游输出地到休闲度假目的地,旅游成为广东省的一个优势产业。目前我市在建的旅游项目投资达到80亿元,洽谈的项目超过了100亿元。(朱雪红)

    ----- 侨乡传真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