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嵌有花鸟虫兽的窗棂照进来,打在堂内用于祭祀的香龛之上,照见了香龛上旧时雕花的华丽与精细,也照见了厚厚的灰尘与破损的痕迹,把海口市义兴街何家大院这幢华美的大宅子,随时光流逝而带走的辉煌与权势,无可奈何地呈现在百年之后的瞻仰者面前。
这几乎是琼北地区所有古民居的现状,曾经有过的庄严、华美、气度、富丽堂皇已然不再,留下的只是那么一鳞半爪的痕迹,而且就连这些痕迹也正无法挽回地在流逝。
二月的几个晴好天气下,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阎根齐带着记者寻访了琼北几处有名的古民居遗迹,此后,记者又自己多次前后采访、调查,却迟迟难以动笔,难的是遗迹大多残毁不全,无法窥见全貌,并且由于年代久远,古民居的历史也无法考究,但从其式微的痕迹,或可想见当年的辉煌。
古民居带给我们是时光的留痕,是穿越百年历史的华美与沧桑。
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兼容并存
“要说海南的原始民居,当数船形屋。”阎根齐教授告诉记者,海南古代建筑分萌芽、产生、成熟、全盛四个阶段,最早的建筑形式是“巢居”和“干栏式船形屋”。但是,随着中原文化的传入,海南民居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古代普通百姓的民居建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用料多是普通木材或者茅草、泥土等,难以长久保留,早已不可考,只有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才有实力购买好木材,修建起能保留久远年代的房屋。
事实上,阎根齐教授带着我查看的几处古民居,当时房屋的建造者不是为官之人,便是商家大户,有着显赫的门第与财富。琼北古民居多集中在海口,而保存至今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主要集中在海口市龙华区义兴街和琼山区的宗伯里、草芽巷等几条老街上。义兴街的历史,我已考证不出,不明白这条老街上为何聚集了那么多古代的华屋大宅;而府城自宋朝以后,便作为海南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延续了一千多年,华屋大宅云集便不难理解了。
“秦汉以来,随着大批中原汉民南迁海南岛,中原的建筑技术及文化也随之传入海南。”阎根齐说,从保留至今的谢氏家宅、吴氏家宅、何家大院以及侯家大院来看,都非常注重塑、嵌、刻、雕、画、描等工艺,建筑及家具雕花带有古代江浙地区、闽南地区民居建筑工艺的特色,而且渗透进了儒教和道教的思想。从现存琼北古民居的结构上,就不难看出中原文化的影响,其结构主要有头门、照壁、前堂、后寝、厢房、厨房、通道等。
不仅建筑工艺受中原文化影响,就连建筑风格、房屋布局等,也体现了中原文化中尊卑有序、长幼有序的等级尊严和宗法制度等,而这些在海南原始民居的船形屋中是很难看到的。谢氏家宅建筑主体旁边,有一条窄可仅容一人通过的小通道,阎根齐告诉记者,那是平时宅子中女人、小孩和下人走路的地方。“海南古民居中,无论是官宅、普通民居还是富商大宅,都体现着这种思想,像吴氏家宅、谢氏家宅、侯家大院,都在房屋前堂和后寝的左右侧廊下,留有这样的通道。除此之外,祠堂也不准妇女入内,民居的前堂住晚辈,两边厢房住佣人,只有后寝向阳的次间才能住全家人最尊贵的男性长辈。”
因此,琼北古民居兼容并蓄了各种中原建筑的风格。比方说,我国北方地区多采取抬梁式的梁架结构,江南一带流行的是穿斗式的梁架结构,再加上南方地区的干栏式结构,这三种梁架结构在琼北古民居中都能找到。雕刻艺术上,多是浙江一带广为流传的在梁头、柁墩上的雕刻彩绘艺术,谢氏家宅便是这种雕刻风格,还有砖雕、木雕、石雕层层叠叠、细致入微的徽派艺术,侯家大院就带有这种气息,连宅子中的石柱四边都雕上了竹节,以显示主人的高风亮节;庭院天井中铺的石地板上,也有精细的象征平安的雕刻。
[page title= subtitle=]琼北古民居:造价昂贵不菲
“海南潮湿多雨,有钱人在修建房屋时选用的材质大是花梨木、菠萝格等经久耐用的木材,造价不菲。”
侯家第11代传人侯中安说,侯家大院即使在当时造价也非常高昂,而且历时多年才建造完工。据侯家老人历代传述,最早的侯家大院只不过是两间简单的民房,到了侯家第八代侯绍先时,开始筹建侯家大院,光绪十三年(即1888年),宣德第大院内最东一排民居全部兴建完工;光绪十五年(即1890年),建成了大院内东侧三幢房子;光绪17年(即1892年)兴建起规模最庞大、最豪华的“五进五”一排三幢的房子。整个大院占地约12000平方米,院内整齐布置建设了南北向四排主房子,共有15幢。最东边还有一排横房子,共有10多间。曾经有一位香港的建筑专家慕名前来考察,想按照侯家大院的建筑结构和风格复制一幢建筑,最后叹息,现在即使抛开土地费用不算,单用工和建材,耗资700多万也无法建成。
而占地面积更大的吴氏家宅,相传是历经吴家两代先人吴梦周、吴必应的努力建成。据吴家后人吴详谓介绍,吴家祖上是养马的,所养马匹为官家所用,吴家大院的建成耗用了九罐官银,这些史实虽无可考,但说明当初建房的确算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吴氏家宅,因其后人中出了进士吴典而出名,也被专家们称为吴典故居。总占地面积约10亩,每列四进,横向三列,加上配房、厢房,共有四五十间。记者走进吴氏家宅,只觉进入了深宫大院,迷宫一般绕来绕去,走不出来。
义兴街的何家大院,相传祖上为官,是琼台知府。何家第八代后人何廷楷告诉记者,何家祖上是浙江人,到海南为官后,建起了这座大宅子,所用木材悉数是从南洋购买的名贵木材。何家大院一看即为官邸,所选梁柱高大粗实,房屋也很高,梁架采用在古时象征身份的斗拱形,整个庭院有为官者的气派与威严,雕梁画栋,精美非常。这样一座古代民居,实难估计它的造价。
日渐衰微急需加强保护
这些造价高昂,代表了海南古建筑的水平和特色,有着高超的雕刻、绘画、建筑工艺的琼北古民居,如今多已颓败,在风雨飘扬和岁月淘洗中,渐渐失去了原先高贵气派、富丽堂皇的色彩,亟需加强保护。
谢氏家宅,几经坎坷,日本人入侵海南时,曾作为日本军队的驻所,日本人甚至无视谢氏家宅这幢古民居的结构,在院落盖了间低矮的碉堡;日本投降,国民党部队又将这所大宅作为驻所。现在走近谢氏家宅,只看到原来的厢房已改作铺面,租给他人使用,前堂、后寝,更是凋蔽不堪。而盛名一时的吴典故居,曾是琼山县文物保护单位,此刻,古宅前那块刻有“琼山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也断作两截,宅子内一株枯死的老树,显示着这座宅子所经历的沧桑与变故。
侯家大院,相传300年,其大门上“宣德第”题字还是两广总督张之洞所题。侯家大院在琼北民居算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因其后代有较强的保护意识,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侯家大院也日渐破败,建筑上那些精致的雕花残缺、破损,不复原貌。
在研究各地民居的专家阎根齐眼里,这些琼北古民居,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的保护文物,可惜它们都湮没在时光的尘埃中,其保护也仅停留在文物保护的定级上,没有修缮与恢复。从2003年他踏上海南岛以来,便倾情于海南古代民居的研究。“海南古代民居非常缺乏保护,历史资料留存很少。而古民居作为古代建筑艺术的活标本,我们若再不妥善加以保护,这些精美的建筑艺术就将会生生地从我们眼中彻底消失。”(范南虹 林春挺 李幸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