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满族陈列馆展示厚重历史 彰显城市底蕴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吉林市满族陈列馆展示厚重历史 彰显城市底蕴
2009年10月22日 17:12 来源:吉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吉林市山清水秀,文化氛围浓厚,是国家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但吉林市究竟拥有哪些历史古迹、民族文化传承项目,很多人都一时难以概说。日前,经过两年多筹备,吉林市满族陈列馆已经建设布置完毕。陈列馆收集展示了吉林市作为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满族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发展兴盛的历程。厚重的历史内涵,丰富的文化内容,充分展示了吉林市这一方水土的独特风貌和民族特色,同时也为正在现代文明进程中执着行进的吉林市增添了一个精彩注释和亮点。

  近年来,各个城市的发展都主打“文化牌”,丰富的满族文化自然成为东北三省以及我省各地市纷纷挖掘的地域民族特色文化,各具特色的满族博物馆不断涌现。与其它同类的满族博物馆不同的是,吉林市的这座满族陈列馆着重突出了吉林市这一方土地上满族历史的传承和发展,极具“吉林市特色”。

  吉林市满族陈列馆设立于吉林市内一座省级文保单位王百川旧居内,该旧宅原主人王百川曾为民国初年的吉林市一家银钱号的总经理,为一方富商。该建筑始建于民国初年,是一座清代特色的满族四合院。将省级文保单位与满族陈列结合起来,可谓相互映衬,吉林市文化主管部门旨在使两者在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陈列馆展览面积2400平方米,馆内收集展示了大量翔实而珍贵的实物、照片,包括各级各类文物1115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1件。这些展示,形象地描绘了从远古时期开始,满族先人在这片吉林大地上生活、繁衍的足迹和历史演变过程。如从远古的肃慎,到宋、辽、元、明时期的勿吉、靺鞨、女真等,以及后来的清朝入主中原后,吉林市成为清朝统治东北的重镇,设置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建厂造船,组建内河水师,敕建小白山望祭殿等,康熙和乾隆二位皇帝也多次亲巡至吉林市……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参观者会了解到许多更详细、真实和生动的历史。如当时吉林设立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专门承担上供朝廷各种“土特产品”和奇珍异宝,这些贡品种类达3000余种,包括人参、貂皮、东珠、蜂蜜、鲟鳇鱼、松子等。这些数之不尽的物品让人了解了吉林自古以来就是一方物华天宝之地。

  在展示中,人们也会惊奇地发现一些历史的“侧面”。如陈列展上塑造展示了从吉林市的乌拉街上走出的清朝4位皇妃的形象和事迹,足可见证吉林市是养育美女之地。在4位妃子中,以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妃阿马亥在历史上最为著名,她是为清王朝打下半壁江山的传奇人物、顺治时期的摄政王多尔衮的亲生母亲,而就是这位母亲,为了保全尚未成年的儿子多尔衮,以免除皇太极恐其与之争夺皇位的担心,而被皇太极逼迫为努尔哈赤殉葬,成为宫廷争斗的牺牲品,在历史上写下了红颜薄命、悲壮惨烈的一幕。其他3位妃子分别为皇太极、雍正和乾隆之妃。陈列馆中依据相关的史料复原了几位美女的形象,其清丽而智慧的容颜,让人们更真切地感知了历史,同时也清晰地提示出了清王朝与吉林市之间多重而紧密的关系。

  此外,馆内还有生活习俗展示,复原了满族人家吃年夜饭的场景,并借此全面介绍了满族的民居、服饰、食品、婚俗等独具特色的内容。

  不仅如此,馆内的许多展品都具有文物和艺术品的多重属性。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多尔衮的青铜雕像,高大威武,气势逼人;气势恢宏的康熙皇帝检阅吉林水师营的半景画,沙盘模型复原了乾隆帝望祭长白山的盛大场景等内容。馆内还有当代著名画家袁武创作的巨幅国画《乾隆望祭》,以及表现吉林八旗兵士英勇抗击沙俄侵略题材的巨幅油画《多尔衮鏖战山海关》、《马海抗击沙俄侵略军》以及《萨布素雅克萨之战》等。这些内容都让人更加明确了吉林市曾经作为清王朝的祭祖圣地和朝贡基地的历史,而这许多与中原王朝发展大势密切相关的史实也让参观者感受到了在中华民族风云际会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吉林市、吉林省虽地处一隅,但仍紧密地融入了其中,承担了的一份责任,贡献了一份力量。

  据吉林市文化局副局长李仁玉介绍,吉林市对此陈列馆的设立极为重视,在文物征集、展馆的整体修缮、陈列布置等方面精益求精。现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陈列馆凝聚了文化主管部门的心血。他们希望通过这个窗口,能让观众和市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根基,增强荣誉感,增强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李仁玉介绍,除目前已有的静态展示外,陈列馆以后还将设立活态表演,展示吉林地区满族锡格特里氏家族古老而神秘的萨满祭祀场景,而这一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项目被专家誉为“活化石”。此外,还有吉林乌拉满族放鹰习俗表演等。这些丰富的民俗展演活动都将有助于吸引观众走进展馆,了解历史,从而达到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特有的凝聚民族精神,涵养民族品格的作用。(孟凌云)

    ----- 侨乡传真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