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1年代表中国万里长城接受了联合国颁发的世界文化遗产证书;200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同年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荣登榜首。
长城一万里,文化五千年。作为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象征的万里长城,被世界人民赋予了和平与友好的文化内涵。在万里长城千百座名关险隘中,八达岭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宏伟的建筑、壮丽的景观、绝险的地势,堪称名关险隘之首。它是万里长城的杰出代表,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旅游产业的第一品牌。
2008年,八达岭景区承担了奥运圣火传递、奥运公路自行车赛、奥运旅游服务接待等重要任务,为此北京市延庆县委、县政府提出“保护文化遗产,净化景区环境,提升服务功能,保障奥运盛会”的工作目标,相继完成了35项升级改造工程,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后,景区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他们对核心景区周边区域实施了新一轮的升级改造,旨在进一步提升景区服务功能,优化景区旅游环境,带动周边发展,辐射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提升基础环境
2008年奥运前夕,八达岭对核心区的商业设施进行了综合改造。在裁撤城上城下86处摊点后,将办公场所外移1公里,改造并建设了相对集中的综合商务区,淡化了景区的商业气息,增强了历史文化氛围。
复建前的望京寺区域是杂乱的临时商业建筑,与长城整体文化风格极不协调。复建后的望京寺占地600平方米,景区将游客服务中心迁入,使游人在核心区内最近的地方即能享受到医疗急救、咨询、手机充电、残障人士参观保障等国家5A景区特有的服务。
北京残奥会的举办,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区为帮助残疾人实现自主“登长城、做好汉”的愿望,新建了2部无障碍升降平台、180米无障碍登城坡道,并对盲道、厕所进行了改造,使残疾游客从下车到登上长城都可以畅行无阻。目前,八达岭无障碍设施已基本涵盖景区所有旅游服务场所。
以前景区大部分停车场都是由当地村民管理,在服务和环境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奥运前,景区实现了停车场的统一管理,并按5A景区标准统一规划改造停车场内的大小车停车位、商业服务设施、广告牌匾设置、指路指示牌等,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服务培训,树立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使停车场管理已经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
水关长城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为促进当地农民致富而作为新的旅游设施开放的。但自接待游人以来由于管理不到位、经营者服务意识差等因素,景区环境、服务质量等一直是游客投诉的重点,也是市政府特别关注的地方。奥运前八达岭对水关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理顺管理体制、培训工作人员、改造建设文化广场、停车场、公厕等硬件设施,一个规范的、面貌一新的水关长城景区展现在游客面前。
近年来,景区加大了数字化景区建设。在实施科技管理方面,先后投资800余万元,建立了出入口门禁系统及SOS救援电话;安装监控探头65个,基本覆盖开放段长城、景区道路沿线、售检票口等主要区域,实现了对景区多角度、多层面的管控。
八达岭景区不断探索综合管理的新方法和新形式,成立了综合监察管理大队,全天候巡察,保障游览秩序安全;并从社会上聘请若干名特约监督员,以游客身份对管理现状进行明查暗访,以书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将长城保护、景区管理、卫生环境、游览秩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景区管理部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景区根据监督结果及时整改,解决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保证了景区良好的游览秩序,2009年,景区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改善交通环境
景区停车场直接影响着游客出行是否方便,八达岭景区把游客利益放在第一位,将各区域内的停车场升级改造作为工程的重点。
林场停车场是前山地区距长城入口最近的停车场,是北京旅游集散中心专线车和919公交直达车的到达车站。由于建设年代久,许多基础设施与景区发展不配套,景区以政府投资形式,对林场停车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内容包括:建设完善的上下水管网、安装变压器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建设与长城整体文化风格相协调的商务设施、建设完善的消防系统、新建明清风格的候车长廊和5A景区达标星级厕所、平整铺设停车场路面以降低减缓坡度、更换标准的指路指示标识、建设完备的电子监控系统、科学规划游客登长城和返程候车交通流线等,工程竣工后,将彻底解决这一地区的多项安全隐患。
除林场停车场外,岔西停车场、滚天沟停车场、林场场部交通枢纽和高架桥下停车场升级改造工程也在同步进行中。各项工程都将于国庆前夕竣工。
景区规划在建的“两条线、两个交通枢纽”将保证内部交通循环畅通。过境线的建设将置换出穿越景区而过的S216公路职能,而110国道辅路应急线的建设,使目前关城西部公路的双向车道改变为单项循环车道,形成旅游交通环线。
两个交通枢纽(换乘中心)——黑龙潭交通枢纽和青龙桥交通枢纽建成后,依托滚天沟、林场停车场进行停靠接驳,景区将形成独立运营的生态环保型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对文物的保护和景区的管理。
今年年底前动工的京张城际铁路全长173.9公里,专门设立了八达岭长城站。竣工后,游客从北京市内到八达岭景区仅需20分钟。
拓展文化环境
占地10000平方米的北门锁钥文化广场在迁走63家商户后进行了文化墙建设,“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等证书牌匾被镌刻在文化墙上。现在的北门锁钥文化广场已经成为游人进入景区后,参观和休憩的第一选择。
中国长城博物馆始建于1994年,奥运前夕,八达岭景区投资1800万元,对博物馆进行了重新改陈,免费向中外游人开放。作为中国惟一的一座“国”字头长城题材博物馆,改陈后的博物馆采用数字化科技再现了长城防御体系、炮阵和屯军戍边等大场景,生动直观地向中外游人讲述了万里长城厚重的文化和历史。
长城全周影院是国内唯一具有360度环幕电影加穹顶影视效果的高科技数字影院。2008年,八达岭特区投资1000万元,对全周影院进行了升级改造,拍摄了数字高清环幕影片《万里长城》,影片整体风格沉静而壮美,充分展现了长城“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雄浑博大的历史风貌。
距核心景区1.5公里的岔道古城,历史上是八达岭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已是北京市民公认的“北京最美的乡村”。对岔道古城实施升级改造和旅游开发,是景区落实大景区规划,提升旅游文化内涵,辐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改造和开发后这里将会成为集旅游、休闲、艺术创作、民间艺术展示和研究及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极具明清文化风韵的历史古城。而位居景区东侧2公里的石佛寺村,也将被打造成具有浓郁历史文化风格的明清风情古村落。
随着岔道古城、石佛寺古村落的历史重现,“印象·长城、长城天地、长城脚下公社”等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开启了八达岭长城旅游休闲产业之门,一个“以核心景区为主体,以两个古村落为两翼,以文化创意产业为辅助”的大景区呼之欲出,由此,将一改长城旅游多年来单纯观光游览的格局,成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助推。
优化生态环境
八达岭国际友谊林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国际友谊林的建设改善了八达岭景区的生态环境,净化了空气,减轻了风沙,控制了水土流失,成为首都北京的一道绿色屏障。林区所处地段海拔高度630~800米,面积2000余亩,由丁香、油松、侧柏、黄栌、元宝枫等几十类树种构成了多样种的长城林带。
2005年12月,八达岭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资源、历史人文积淀和文化传承,所辖的2940公顷林地顺利通过中国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的评审,正式升级为北京八达岭国家级森林公园,这意味着八达岭地区23%地域范围的森林生态景观达到国家最高级别,为八达岭地区旅游休闲事业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森林公园相继开发了“红叶岭”、“丁香谷”等特色森林景区。
延庆县委、县政府结合延庆的地域优势,提出了实施生态文明的战略。八达岭景区在森林资源培育方面,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如爆破造林工程、彩叶工程、中幼林抚育工程、封山育林工程、采种基地建设等,使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森林多种效益的发挥。景区相继同德国、新西兰、美国、韩国等林业生态发达国家进行环境建设合作,有力促进了“绿色北京”的国际交流空间。奥运前夕,启动了炭汇造林示范项目,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奥运理念,参与炭补偿、消除炭足迹、实现炭中和。同时景区为北京市的防沙治沙、水源涵养、风景林营造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八达岭的森林生态资源与历史人文资源交相辉映,为万里长城营造出优美的生态背景,使游客在感受长城这一历史杰作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一种“人、自然、文化遗产”的和谐融合。
迄今,八达岭长城已成功接待各国元首、政府首脑458位,累计接待中外游人1.5亿,2009年1~7月份八达岭累计接待中外游人399万人次,同比增加117万人次,增幅为42%,充分体现出后奥运旅游经济的强劲动力。八达岭长城景区在进行各项升级改造的同时,着力提升工作人员文化素养、服务质量,使中外游客都能亲身感受世界一流景区的文化魅力。〔张民 周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