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钱塘望族”冬至行百年大祭 300多洪氏后裔齐聚

2010年12月23日 13:50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昨天(22日)是冬至,在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习俗就是祭祖,我们浙江尤盛。古时宗族制度兴盛,祭祖往往设于祠堂,所谓“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说的便是这个。

  杭州人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居住在西溪(今五常街道洪家埭)的洪氏家族曾是一个望族,被称作“钱塘望族”,原因是这里出过“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说起来,“五常”这个地名都来源与此,因“五尚书”得名“五尚”后因乡音改为“五常”。

  从东汉算起,老爷子是第74代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冬至祭祖,大多是一家人烧香拜祭,宗族式的祭祖确实难得一见了。所以,当昨天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洪氏后裔齐聚西溪洪氏宗祠里祭祖祝词,现场很多洪姓后人连称:长了见识!

  祭祖由西溪洪氏联谊会会长洪大根主持,今年77岁的洪大根原来是五常的老乡长,退休后闲不住,开始研究洪氏宗谱、传播洪氏文化,人称“洪氏文化的活地图”。

  “从东汉算起,我是第74代了,从宋代算起,我是第32代。”洪老爷子告诉记者。

  原来,他们洪氏家族最早始于远古时代的治水英雄共工氏,直到东汉末年,躲避战乱才移居敦煌改姓洪,唐代时又移居江苏、徽州、江西,宋代起世居杭州西溪。

  300多全国各地的宗亲代表聚在一起,这是洪氏家族近百年来在国内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祭祖,个个都兴奋得不得了,相互间忙不迭地打招呼。

  “你是第几代?”

  “排起来我得叫你声太公呢!”

  洪老爷子最兴奋,大喇叭喊着,他说:“以前冬至祭祖最多几十个,哪有这么多人呀,你看,安徽、贵州、广西、福建、香港、台湾……都有人来,我们都是第一次见面,高兴啊,族谱都对过了,80%以上都是一个老祖宗出来的。”才初中文化程度的他,这十多年来为了整理族谱,多方请教,克服了很多困难,直到两年前才完成了最新版《洪氏族谱》的修订稿。很多年轻年老的族亲见到老爷子都要请教一番,更多年轻人都大呼“长见识”。

  祭先祖,让千年文化得传承

  说到祭祖,自然要上香、祭拜、还有致祝词,祠堂里摆放好了祭品,洪氏后裔们陆续有序地跪拜、祈福……

  “呜呼,祭礼菲薄,清香三支,谱首一卷,情重千斗,义感九重。今昌隆之景,源于先祖根基,值冬烝之际,谨奉敬告先灵,永延洪脉,宜家保族,福荫无疆,尚飨……”建德洋峨洪氏后裔代表洪水治的祝词在祠堂里回响,余音不绝。

  这次,300多洪氏后裔齐聚祭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筹备成立“敦煌堂洪氏文化研究会”,以期将这个千年望族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一代代传承下去。

  《长生殿》作者洪昇就是洪家的

  洪氏家族自宋代起世居西溪,史上多出文人、官宦,尤在明清时期最为鼎盛,被誉为“钱塘望族”。

  自宋至明清,洪氏名人辈出,仅宋、明两代,洪氏出过三宰相五尚书,以诗礼传家,教子有方,为官清廉而传世。自杭州南宋始祖洪皓开始,洪氏家族历代忠于国家,忠于明君,维护民族安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被誉为“宋之苏武”的洪皓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洪家祠堂,主要祭祀南宋的洪皓和他三个儿子洪适,洪遵,洪迈以及洪遵的后代被誉为“一代重臣,国之长城”的明代尚书洪钟。

  到了清代洪家又出了洪昇,他所创作的戏曲《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齐名,齐称“南洪北孔”。

  洪氏文化也是西溪湿地文化的一部分,经过余杭区政府和西溪湿地公园的保护和重建,复原的洪园,既是国内外洪氏家族祭祖的重要场所,更是展示西溪人文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朱杨健)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