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 科 教| 时 尚|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 片|图 片 库|图 片 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七·七"又见卢沟桥:弹痕历历在目历史刻骨铭心

2006年07月07日 08:57

  中新社北京七月六日电 题:“七·七”又见卢沟桥

  中新社记者 沈嘉

  又逢“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大举犯我中华日。虽然六十九载已过去,但这段历史刻骨铭心,中国人不会忘记,日本人也不应该忘记。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游记和一九三七年抗日的枪声让京城的一座古桥举世皆知。

  卢沟桥,桥上石狮怒目圆睁;宛平城,墙上弹痕历历在目。永定河水奔腾不再,乾隆御碑“卢沟晓月”却依旧静观人世沧桑。

  登桥凭吊的游人要花二十元买票,老人、孩子、军人享有优惠。以前这里的票价没有这么高,一些市民喜欢结伴来这里看落日。

  烈日下,两个年轻女孩对桥上石狮子产生了兴趣,揣摩它们的样貌,并反复点数着个数。卢沟桥石狮的数目是老北京的谜团,目前公认的是五百零一只。它们身负昔日斑驳弹痕,睥睨不语。一年前,这些石兽见证了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曾率团来此展开的“ 民族之旅”,目睹了日本老兵本多立太郎长跪于此为战争向中国人民谢罪。

  再向前追溯,六十九年前的七月七日,以一士兵失踪为借口进犯北平的日军铁骑正是踏桥而来。中国记者范长江记录了当时中国二十九军守桥官兵的忠勇,在两军前线相距不到半里的情况下, “我们的官兵毫无畏惧地在火线上谈笑,有人劝他们小心,他们反而说没有什么关系,这是说明我们的官兵乐观的精神。 ”

  这段历史被纪念在卢沟桥东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抗战教育基地。其中的展览分为八个主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是最终章,记录了近二十年来中国领导人有关中日关系的重要讲话。

  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四月,胡锦涛主席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说的,“尽管当前中日关系面临诸多困难,但中方发展中日友好的方针没有改变。希望中日两国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七月五日下午一点半,纪念馆里的参观者并不多,除了两队团体游客外,还有十几个散客。年逾古稀的退休教授胡安平每年都会在“七·七”事变前后来此参观,他很小的时候经历了北平的沦陷,“那时一家人忍辱生活,无论怎样都怀着希望。从小我开始懂得,人要坚强,国家要强盛。”

  纪念馆大门口恭放着五个纪念花圈,有一个来自民间,是中关村中学的学生送的。这里的参观门票也是二十元,在特定时间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抗战纪念馆前是一条新修葺的仿古明清的石板路,把宛平城和卢沟桥连成一体。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一周年、卢沟桥事变六十九周年前夕,有来自各界的参观者经由此路凭吊历史。据了解,继中国乒、羽国手组团参观后,抗战纪念馆近期还将迎接台湾学生团体、日本友人团体等到访,预计“七 ·七”时,接待客流可近万人。

 
编辑:邱观史】
:::相 关 报 道:::
·日本僧人在卢沟桥头开始为期三天的跪拜绝食谢罪
·北京卢沟桥附近数十个抗战纪念石鼓被弃荒地(图)
·他们扬着脸走进历史——郁慕明卢沟桥抚今追昔
·新党主席郁慕明卢沟桥感言:我辈岂是蓬蒿人
·郁慕明卢沟桥感言:所有中国人抬起头来写历史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