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表达还是官样文章
2003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一霍华德·迪安开设“为美国而博客”,为自己的竞选活动进行网上拉票,成功地筹到了大笔赞助款。当时,他的博客每天的访问量和白宫网站旗鼓相当,达到600万人次。
面对迪安的新花样,其他民主党候选人也纷纷开设博客。甚至,随后一些民主党议员还以民主党国家委员会的名义开设了集体博客。迫于形势,布什在当年8月份勉强开了一个博客,虽然只是发布新闻稿,既禁止评论也没有任何友情链接。
如今,由迪安带动的政治家开办博客的流行风已经席卷了全球,甚至包括伊朗前副总统穆罕默德·阿布塔西。他的博客长期发表反对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的言论,而且更新很快。
在中国,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因开办博客而被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去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办了“两会博客”,被认为起到了“让人们更广泛地了解与参与政治决策”的良性作用。
“这是大势所趋。”方兴东说,新技术的应用总是由少数人向多数人、先锋主义者向保守主义者扩散。“到时候,如果不使用博客,不仅是落伍表现,还会有很大的损失。因为周围的人都在用,你(政府)不用,就很难与人沟通。”他预言,目前,中国的博客发展正处于早期大众化阶段,下一步或许就能波及政府、团体等组织。
他认为,政府开办博客,公务员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个人的看法,也可以代表所在机构发言。虽然,像这样理想的“公私分明”状态,“在中国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闵大洪对此持谨慎态度。他认为,中国政府官员开办博客应该慎之又慎,否则,“你的发言是代表了普通博客还是政府官员呢?是个人的看法还是集体的看法呢?”因为,在我国的政治框架内,政府官员的发言并非个人的、随意的,“每句话甚至每个字都需要领导批准”,如此背景下的博客,将必然引发“身份”的矛盾和冲突。
在世界范围内,政治家博客基本上是一种个人的表达,虽然其话题总是关乎公共利益的讨论。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高·华斯顿曾经对媒体表示,自己博客的内容和发表新闻通稿完全是两回事。在博客上,她回答网民的问题时,会开诚布公地向对方提供她个人的意见,“不会是那种拿来就用的政治套话,最重要的是要把我的立场说清楚,讲明白”。
一位采访过马高并正在关注公安一博的中国记者笑言:“当然,这在中国似乎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的政府博客完全没有个性,都是官样文章。”
对于这样的政府博客,方兴东认为:“不能要求太高,要一步一步来。”因此他很肯定公安一博,“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而闵大洪则认为作为政府机关,做好电子政务、实现政务公开、有效地为民服务才是更重要的。虽然他一再表示没有看过公安一博,但他认为应该首先花大力气办好政府官方网站,“不能什么火就弄什么”。
(据中国青年报;杨芳)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