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易中天、于丹之后,王立群最近人气攀升。前不久他与长江文艺出版社签下《读史记》出版权,仅版税就拿到了100多万元。“王立群是《百家讲坛》的第三张主打牌。”制片人万卫说。
最近的节目里,王立群一反惯常的严谨,也开始拿现代语言“调侃”历史,比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公孙弘上了东方快车”……颇有易中天的风格。
“王立群要成为另一个易中天?”“《百家讲坛》中,易中天的路子更有市场?”越来越多的网友提出了疑问。
“我们不会把主讲人打造成一个模子,我们看中的就是王立群的厚重。”《百家讲坛》总策划解如光如是说。
“我的主打风格不会改变,但有时我可以比易中天还易中天。”王立群说。
百家讲坛成赚钱讲坛了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听说您要出书了,光版税就100多万元,以前易中天、于丹出书版税也不少。《百家讲坛》似乎成了赚钱讲坛。
王立群(以下简称“王”):易中天有句话我很赞成:我们工作的目标是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这天下苍生也包括我。我在传播知识和普及文化的同时挣了点钱,应当说是劳动所得吧。
青周:继易中天、于丹后,《百家讲坛》决定大力打造您?
王:《百家讲坛》每年都会主推一个人物作为年度主讲人,去年是易中天,今年是我。
于丹是一个意外。去年一年都是主推易中天。国庆长假期间,于丹讲《论语》心得,杀了出来。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大,她讲和谐社会,中宣部也关注了。节目连续重播,她又做访谈,又出书,一下子热了起来。所以说去年前大半年是一枝独秀,最后两个月是双子星座。
青周:很多观众在拿您和易中天做比较了。
王:唉,事出有因。去年4月下旬,我的第一个系列节目是“项羽”,刚好播到4月30日结束,5月1日就播易中天的“汉代风云人物”,我的项羽刚完,他的刘邦就上去了。刘、项素为对头。马上就有人发了帖子:“王立群、易中天之比较”。跟帖像滚雪球一样,现在已经有800多了,各种说法都有。
我跟易中天有两个相似:第一,学中文,讲历史;第二,高中毕业直考研究生,还都是高中毕业以后失学多年才去考研。他是招研第一年考上的,叫“黄埔一期”,我是第二年考上的,“黄埔二期”。
青周:你们俩的节目穿插着进行,是编导有意为之?
王:是无心插柳。我的项羽播完了,就跟着播易中天前一年录的刘邦,这就接上火了。“百家”没想到大家会拿讲项羽的老师跟去年的年度主讲人评头论足。
我间接听说,“百家”觉得这样的安排不太适当,对两个主讲人都有一定的杀伤力,拥王的贬易,拥易的贬王。
要学陶渊明 追求不断变风格
青周:观众最近说您语言风格变了?
王:我最近有个想法,我也可以偶尔改变风格。毕竟是60多岁老男人了,总是一个风格人家老看也会厌的,有时也可以“恶搞”一下。下周那集“情挑文君”,我用了很多时尚的词语:民营企业家、老总、高级私家车、劫财劫色。当然还是要以文献为依据。
青周:您有意要走易中天的路子吗?
王:我的确受到了易中天的启发。但我的主打风格不会变,还是沉稳、儒雅。
你看演员都希望尝试不同的角色,一会儿正派,一会儿反派,她演一个柔情似水的感情戏是一种戏路,演一个红军的女政委又是一种戏路。文学大家的作品风格也往往都是多样化的,陶渊明的作品应该是够正统的,但他写了个《闲情赋》,写他追求一个女人,他愿意变成那个女人穿的鞋子,变成那个女人睡觉的席子,想象跟她亲密接触。我讲课风格也可多变啊。
下期你们会看到我讲的“情挑文君”,这期的风格风趣、时尚,可以说比易中天还易中天。
我讲历史是“公鸡下蛋”
青周:您在讲史时斟词酌句地分析人物,是到《百家讲坛》之后有意为之?
王:我没有刻意追求《百家讲坛》的路子。我几十年讲课,都是以分析人物的独到见解为自己的风格。之前我不太了解这个节目,只偶尔看过阎老师的《清十二帝疑案》。他那时重点讲的是“谜”,就是人们不太了解的真相是什么。还不完全定位在“人”上。
青周:易中天说过,他讲史不讲事,讲人,就是为了“把历史弄成生猛海鲜”,您跟他不谋而合?
王:一个女编导曾评价我讲课完全合乎《百家讲坛》的要求:讲人物、讲故事、讲细节,而且还有独到见解。
今年3月11日,易中天跟我做了一个访谈节目,说我们都是“公鸡中的战斗鸡”。这个比喻,借用了今年春晚赵本山小品里的说法。讲历史本来是历史系老师的事情,他们是下蛋的母鸡,但易中天和我这两个学中文出身的,也讲历史了,公鸡也下起蛋来了。
《百家讲坛》的讲史特点是讲历史人物,而不是讲历史事件和典章制度。这恰恰契合了中文系老师以人物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我们就说公鸡有公鸡的优势。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