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齐大姨
出发前,我和新宇到大院去散散步,等大伙到齐一块出发。正要出门,我见一位五十岁开外的女性与我照面,我觉得她仿佛像一个人,但来不及思索,便礼节性地与她点点头,给她让路进去。下得楼去,我问新宇,她是谁?新宇说:“你问她呀?她可是你知道的大名鼎鼎的刘思齐,我的大姨!”“噢!”我又惊又喜。说到刘思齐,中国人对她真是太熟悉了。1948年,刘思齐与毛岸英在平山县一同参加土改,在工作中渐渐产生了感情。经邓颖超和康克清说和,他们建立了恋爱关系,1949年10月15日举行了婚礼。
1950年10月的一个傍晚,毛岸英骑车赶到北京医院,看望因割阑尾手术住院的爱人刘思齐。岸英说:“我明天将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出差,所以急急忙忙赶来告诉你,我走了,通信不方便,如果你没有接到来信,可别着急呀!”毛岸英匆匆地走了,谁曾料到,这竟是他与思齐的诀别!岸英到朝鲜一个月就英勇牺牲了。毛主席独自承受着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将这不幸的消息瞒住了刘思齐,以便让她安心学习。
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定了,仍不见岸英回来,望着思齐企盼的眼光,毛主席终于告诉她岸英牺牲的消息。这天崩地裂的噩耗,使思齐痛不欲生,她哭呀,哭呀,泪水汇成了一条大河……思齐请求把岸英的遗体送回国来,毛主席摇摇头: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1959年,毛主席自己出路费,让邵华陪刘思齐去朝鲜为岸英扫墓,以尽夫妻之情。为了不惊动朝鲜政府,她二人作为普通工作人员赴朝。
当来到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见到位于最前排正中间的毛岸英墓时,刘思齐与邵华泪如雨下,思齐几乎昏绝过去……1985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35周年纪念日,刘思齐在妹妹邵华的陪同下,第二次来到岸英的墓前,望着烈士的胸像,两人热泪滚滚,激动不已。
我和新宇回到屋里,见刘思齐和文秋老人并排坐在藤椅里聊天,刘思齐今年65岁,年逾花甲,但从她脸上却看不出年龄的标记,透过镜片,仍然可以看出她青春的光彩和早年的俏丽。特别是她穿一件花色上衣,挎一架相机,更显得年轻和潜藏的朝气,举止间透着一股高贵的气息。她话不多,大多数时间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着,文静恬雅的仪态,沉思的目光,显示着她的智慧和淡泊的心境。
四、我没见到岸青伯伯
想见岸青首长,这是我久有的夙愿,然而我从未有机缘见到他。我每次给邵部长写信或打电话,几乎都请转达我的问候。我为岸青首长专门刻制了一幅藏书票,想送给他,这次因出门时行色匆匆而忘记带上。这次邵部长来北戴河疗养,也没与他同行,原因还是岸青首长毕竟身体不佳,常离不开医生。我的心总是默默地为他祝福……
毛岸青1923年11月23日于板仓出生时,毛主席正在长沙贯彻中共三大精神,帮助改组国民党。他与父亲相离多于相聚,留给他的印象甚少。1977年岸青回到韶山,熟悉的景物使他想起小时候打碎了一个瓷杯,父亲耐心教育他的故事。
母亲,在他心中的印象深多了,幼年时代,他一直在开慧妈妈的身边成长,曾用名叫“杨永寿”。当几十年后,他含着热泪来为妈妈扫墓,来到板仓旧居,他在签名簿上写下了“杨岸青”三个字。大伙都以为他写错了,哪里知道他是打开了幼年时感情的闸门!
1960年,邵华因病休学去大连疗养,毛岸青也在那里疗养。其实,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热恋了。消息传到毛主席耳朵里,主席关切地给岸青写信说:“听说你同少华通了不少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同她谈一谈。”在毛主席的关心下,他们在这一年结为伉俪。
婚后,他俩互敬互爱,相敬如宾。36年过去了,他俩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岸青喜欢读书,性格内向,生活规律;喜欢读俄文,说俄语,而且还自修了英语。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均可征战,当然最擅长的还是音乐。
1970年,俩人喜得贵子,这便是如今26岁,已从中央党校毕业,取得硕士学位,目前在国家建设部工作的毛新宇了。
岸青伯伯,家庭幸福,后继有人,祖国和人民关心着他。
下次见到他时,我将给他捎去我精心为他刻制的藏书票,这里蕴藏着我对他的敬仰和祝福……(刘吾魁(19970901))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