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月15日,99岁的薄一波离开了这个世界。薄一波被媒体称为“最后的政治元老”,他的离去可以说是那一代开国元勋们最后的告别。薄一波之子薄熙成、薄熙宁,女儿薄小莹近期做客凤凰卫视《口述历史》节目,一起追忆老人的往事......
1925年,17岁的薄一波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后的岁月里,薄一波多次出任要职,他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这些领导人一起,共事了几十年。
晚年的薄一波专注于中国当代史的研究,他的著作《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得到了学术界非常高的评价。然而薄一波的儿子薄熙成告诉记者,在薄一波自己的著作当中,他最喜欢的是《领袖元帅与战友》;和家人在一起时,他最喜欢聊的话题,是那些开国元勋们的往事。
薄熙成:他一天到晚说实在的,后来的几年,我跟他一块聊天,陪着他说话,他对别的不感兴趣,一说到毛主席,说到刘主席,说到邓大人,说到陈云同志,他感情特别深,他马上就有精神,他就愿意聊,聊什么?聊他那些朋友,那些战友,
那这些人物当中他谈的,跟你们谈的最多的是哪几个?
薄熙成:我觉得谈得最多的首先是毛主席,他对毛主席,我自己觉得呢,就是可能像我们这一代人都很难能够去能理解他的那种真实的思想和感情,尽管他在文化革命当中曾经被这个错误地批判了那么多年,但是我觉得他对毛主席真的是一往情深,他跟我讲的最多的,他说毛主席,那我们都是待文王而后兴者,都是跟着毛主席走出来的。这个没有毛主席根本没有我们。
串场:
1943年11月初,薄一波从太岳根据地来到延安,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对他说:“你就是薄一波同志?”又自言自语地反复说:“如履薄冰,如履薄冰!”薄一波的女儿薄小莹对我说,这次长达8个小时的谈话给薄一波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直到晚年他还常说,做事应当兢兢业业、如履薄冰。
解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薄一波被任命为政务院政务委员、中财委副主任、财政部长、副总理等职务。十多年里,薄一波与毛泽东在工作中接触频繁。而毛泽东的言行与思想,更影响了薄一波的一生。
薄熙成:我觉得他晚年的时候,其实岁数大了嘛,就容易有些话就重复,他记得最深的,是毛主席曾经表扬过他,对敌斗争是最勇敢最坚决的,那比所有他的职务、他的任命、他的荣誉那要高多了,毛主席曾经对他有过这么高的肯定,这个是他心里头真心最觉得是重要的。
解说:从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间,作为经济工作的领导者之一,薄一波亲身经历了建设过程中的辉煌与坎坷。对于毛泽东,薄一波一直有着深深的敬意;但是,他也并不盲从。1956年反冒进,他是当事人之一;1959年,对“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被认为是犯了“右倾错误”。
串场:
文革期间,造反派勒令薄一波每天向毛泽东的画像鞠躬、请罪。他回答说:“我过去经常见毛主席,见面时也就是拉拉手,从来不鞠躬!”然而文革之后,当时社会上出现一些“非毛”的声音,薄一波却写下了一系列纪念毛泽东的文章。
解说:上世纪80年代,薄一波连写了《毛泽东是真理的坚定探索者》、《我们怎样纪念毛泽东》等4篇挺毛护毛的文章,在薄一波看来,评价毛泽东的时候,不能从个人视角、遭际论毛;不能从毛个人思想、作风、性格评毛;而要将毛泽东放在中华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大背景下去考量;应当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经历、制度以及党内生活来剖析。
薄熙成:从他自己本意来说,他在《关于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里多次都提到类似这样的情况和思想,这个毛主席在他们的心目中,那真的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党的历史,从遵义会议以后,多次证明了毛主席的决策是绝对正确的。这一点呢,已经被历史的实践所证明了,所以当在经济建设时期的时候,有的时候主席提出一些想法来,开始人有不同意见,也有不同想法,实践当中也有不同想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也确实是毛主席把大家伙都说服了,我觉得也并不是别人不敢提了,而是真心地觉得,可能毛主席讲得是对,我们是不是可能就是不如他站得那么高,想得那么,因为他们是个历史过来的人,并不像很多人想,这个党内就是职务高的,底下的人都不敢,就光拍马屁,不是这么个东西
薄小莹:他说这个毛主席跟他们谈过“我”这个字,就是说在这个承担责任的时候,这个人要是有担待的,要有担待的。这个发生的错误的时候,要有我,有好处有功劳的时候,要无我。
薄熙宁:就是说自己有错误,自己要承担,就是你回顾历史的时候,不是说好像自己就先知先觉,没有人是先知先觉,人都会犯错误。
薄熙成:所以我父亲最后写文章的时候,我记得他写过那句话。我看了我都挺感动,他说不管怎么说,尽管提了不同意见,但是最终是毛主席说服了我们大家共同去这个执行的这些事情,干的这些事,如果要是负责任,我们都有一份,不能都推到毛主席一个人身上。这个大跃进也好,1956年的反冒进也好,作为周总理,他一个,李先念一个,李富春一个,谭震林一个,他们四个是,当时毛主席管他们叫“四大名旦”,就是四个管经济工作的。在第一线肯定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也有很多的苦衷和难处,怎么去执行毛主席的支持,中央的支持,又能够跟具体的实践,跟底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个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就整体而言,我觉得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实践,是一个摸索的,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这个可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走这样那样的弯路,包括1956年,包括1959年
包括1959年以后的我们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
对,甚至包括十年的文化革命。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