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官衙”的奢侈程度一山更比一山高。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声讨这种不良倾向(3月4日《楚天都市报》)。
对于国内“官衙”劲刮的豪华之风,有网友搜罗了美国的各州政府大楼与之相比较,相形于异国他邦的民富官穷,“中国式奢侈”内涵昭然若揭。而且从报道来看,“中国式奢侈”还常伴随着一个怪圈——越穷的地方,越喜欢搞豪华工程,不惜贷款、举债,甚至挪用扶贫款、救灾款,结果越弄越穷。
有人说过,不了解“面子”,就不能了解中国人,同理,不了解“面子经济学”,就不能理解“中国式奢侈”。
人们为什么喜欢“面子”?因为人追求效用最大化,而一个人的总效用水平来自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面子”便是精神产品。经济落后地区在难以通过物质产品提高总效用,只有借助增加精神产品——“面子工程”去实现,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穷地方为什么比富地方更喜欢豪华工程了。
其实,和一般人相比,人们更乐于和有“面子”的人打交道。应该说,“面子经济学”并非坏事,利用得好同样可以促进地区的发展。只是在许多地方,好经被念歪了,“面子经济学”走了样。
在某些官员眼中,豪华办公楼、超大规模广场、漂亮公车……这才是“面子”。而在群众眼中那些都是败家子的“面子”,真正的“面子”是清廉的官员、宜居的环境、群众的富裕……;而且在“面子经济学”中也夹杂了许多“个人经济学”,极有可能在大工程背后藏着大腐败,这大概是某些人热衷“中国式奢侈”的最“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
说千道万,“中国式奢侈”风行,根子在于体制中民意的不足。从决策、实施、监督到问责,都在“体内循环”,因此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官员作出不切合实际,不符合民意的决策。(作者: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