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慌张——我国粮食实现了连续三年大丰收,粮价上涨导致的CPI上涨不可持续
去年12月当月的CPI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1.4%,涨幅的确都是比较高的,而主要原因是粮价上涨。粮食和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食品的价格在CPI的权重中占了1/3,所以粮价上涨势必导致CPI的上涨。去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8%,其中,粮食价格同比上升6.9%,肉禽及其制品、蛋价同比分别上升13.4%和17.8%,影响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6.3%,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
2006年,我国粮食实现了连续三年大丰收,但粮价仍然出现上涨,许多分析都提到了国际市场的因素。
2006年末的粮油涨价的确有国际粮油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其原因一是当年全球粮食预期减产,主要品种减产预计在4%以上;二是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用玉米、豆油、菜子油等生产生物质燃料数量增加,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三是期货市场炒作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国际市场的减产和粮价上涨一定会传导到国内。此外,虽然我国粮食总量增加了,但毕竟粮食供求还处于“紧平衡”的状态,粮食品种的结构上还有不足。
那么,粮价上涨导致的CPI上涨有没有可持续性呢?
我国粮食产量历史最高纪录是1998年的近10200亿斤;近年来产量最低的是2003年,为8614亿斤。所以,2004年CPI涨幅达到这4年的最高点——3.9%,出现了通货膨胀的风险。为什么在2005年又回落到1.8%呢?姚景源说:“就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对粮食种植的扶持力度,这几年我们出台了多少有助于粮食增收的政策!从减免到取消农业税,对农民种粮从间接补贴转为直接补贴,对农民使用的良种、农机具都给予补贴,等等。所以,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粮食保持大丰收,去年总产量达到9949亿斤,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所以,今年粮价可能是趋稳的走势,不可能连续、大幅度上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裕,而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有限,可以说,今年不可能因为粮价走高而导致通货膨胀大幅上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