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称,十年来,尽管通过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使命十分艰巨,但是毕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支持。冷战结束前夕,邓小平一再论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说现在需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需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他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常明确,干净利落,应当用作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他还说:“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邓小平的有关主张,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的传播。如今中国领导人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与促进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的升华。
文章中说,十年来,尽管霸权主义者不择手段乃至凭借武力推销自己的“民主价值观”,但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历史潮流不可抗阻。邓小平肯定世界多样化,有一句名言叫“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他强调说,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他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汲取教训,坚决走自己的道路,树立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范例。邓小平之后,中国领导人不断强调各种文明之间的共存与互补,是对发展模式多样化论的继承和发展。
文章指出,十年来,尽管人权问题经常被强权政治用作干涉别国内政的口实,但是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构想却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同。邓小平积数十年国际活动的经验,提出了国家关系不应以意识形态定亲疏的思想。他说,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用这样的思想来处理国家关系,没有战略勇气是不行的。”他认为,对待意识形态差异和分歧,解决办法是求同存异,尊重各自的选择,谋求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不断发扬光大,还为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各类政党发展友好关系开辟了广阔天地。
文章中提到,十年来,尽管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常发生波动,但是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与尊重别国国家利益的基本原则,仍然在促进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邓小平是双赢、共赢原则的奠基者。1989年10月他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逊时说:“……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关于如何具体解决国家关系中遇到的难题,邓小平早在1982年会见印度客人时就说过:“(边界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
1984年3月他在会见日本客人时说,把中日关系“看得远些广些,有利于我们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不是只对一方有利,而是对双方、对两国、对两国人民都有利。”1989年12月他又对美国总统特使说:“两国相处,要彼此尊重对方,尽可能照顾对方,这样来解决纠葛。只照顾一方是不行的。双方都让点步,总能找到好的都可以接受的办法。”邓小平的这些理论和主张,在当今大国关系可能出现的良性互动中得到了验证。
文章强调,十年来,尽管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处理领土争议特别是海洋开发争端尚未完全普及,但显然没有比这更受欢迎和尊重、更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邓小平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明智主张,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有识之士的认同。诚如一位外国领导人所说:“我们生活在大变革时代,只有极少数特别杰出的、非凡的人物不仅能改变伟大民族的历史进程,而且能改变当今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邓小平就是这样的伟人。”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