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日本每一次渲染钓鱼岛等问题的同时,也经常伴随着与“东海油田”相关的一些“巧合”事件
中国科考船只要在钓鱼台海域有一点风吹草动,日本上下都要向中国提抗议,几乎成为一种惯例,这次也不例外。
无端指责中国正常科考活动
据日本共同社网站2月4日晚上报道,这天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对在钓鱼岛西北约30公里海域实施正常作业的中国“东方红”2号海洋调查船发出警告,要求停止调查,“东方红”2号未对日方的无理要求作出任何答复,在按计划完成多项水下调查任务后,驶离该海域。
2月4日,日本外务省先向中国提出了强烈抗议,要求停止调查活动。之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盐崎恭久发表评论,批评中国在船只探测有关水域前没有通报日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6日也首度出面,声称“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这个立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面对日本的无端指责,2月5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主管官员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官员,就日方炒作中方船只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科考一事提出交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月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有关船只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正常海洋科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从外务省到内阁再到首相本人,从“要求停止调查”再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仿佛每一步都是事先布置好的一样。日本这种步步为营的强硬表态背后实际上蕴藏着更深的政治图谋。
安倍的一张牌
“这主要是日本首相转移国内注意力的惯用伎俩之一。”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
现任首相安倍这么做跟他支持率下降有关。就在日本共同社抢先渲染“日本抗议中国科考船在钓鱼岛海域出现”的新闻当天,该通讯社也公布了安倍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安倍晋三的支持率下滑4.7个百分点,降至40.3%,与去年9月就职时进行的类似民调相比支持率下跌近25个百分点。
希望利用钓鱼岛问题转移注意力的不仅安倍一人,他的前任小泉也曾这么做过。2005年2月9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反对,接管所有者(渔民)放弃的钓鱼岛灯塔所有权,当时也恰逢小泉在国内支持率下降。
除了转移注意力,“安倍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强硬表达,打民族主义的牌,而这张牌的目标拿中国再合适不过了。”宋晓军认为,这也是日本整体政策链条中的一环,“无论是发展正常国家、美丽国家、修改宪法,拿中国说事是最能实现这些目标的。”
醉翁之意在东海油田
其实,国内政治的需要只是日本政府对中国进行强硬表态的一个方面。日本媒体对钓鱼岛问题的大肆渲染另一个图谋就是,试图造成所谓“日本拥有钓鱼岛主权”的舆论氛围,借此扩大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而且巧合的是,每一次渲染出现的同时,也经常伴随着与“东海油田”相关的一些“巧合”事件。
举例来说,2006年7月2日,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发现正在中国海洋调查船“东方红”2号并提出抗议。那正是在2006年7月8日中日第六轮东海磋商在北京举行的前夕。
而此次日本渲染钓鱼岛主权问题的4天前(1月31日),香港《大公报》刊登了中国在东海的“春晓”油田的相关消息,消息刊发当天,日本时事社、共同社纷纷引述《大公报》的报道进行炒作。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即通过外交渠道,要求中国政府就《大公报》的相关报道作出说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为本报指出了这一系列“巧合”背后的“文章”,实际上“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科考船在钓鱼岛海域活动,日本并不关心,自从发现东海海底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后,日本人就开始关心起来。”
也就是说,“在东海石油争端中,日本越来越重视钓鱼岛的作用,认为以该岛作为战略支点,不仅在划分专属经济区问题上将发挥巨大效力,在安全上也更具战略价值,所以将钓鱼岛主权归属视为争夺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地坐实对钓鱼岛的‘主权控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王珊认为。
不仅如此,日本对钓鱼岛和东海的“关注”还是其整体海洋争夺战略中的一环。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石齐平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明的是强化钓鱼岛主权,暗的则是从大陆架的科学调查及远洋海军实力的强化着手。换言之,日本企图从多方布局,以推动此一‘百年大计’(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之语)的战略计划。” (作者:海韬,安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