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分裂分子争夺思想阵地
1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一次会议上讲到,要在近期内对境内“三股势力”加紧打击。
所谓“三股势力”,就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三股势力”各自的表现形式虽有所不同,但本质并无根本不同。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以宗教极端面目出现,以“民族独立”为幌子,一方面制造舆论,蛊惑人心,一方面大搞暴力恐怖活动,破坏社会安定。
《愤怒的叶河》是一部真实题材的电视剧,取材于喀什叶城县发生的“东突”恐怖分子制造的一起叛乱事件。喀什人喜欢谈论这部电视剧,并会向外来者推荐。在他们看来,《愤怒的叶河》是当代的《冰山上的来客》。
这部6集的电视剧除了通过电视台播放之外,还经常作为电影在南疆的乡村放映,这是新疆为防范恐怖分裂势力的侵袭而采取的思想教育手段之一。
在南疆,每个村庄都悬挂着五星红旗,这要比内地的乡村多出许多。
与分裂分子争夺思想阵地,这已是新疆官方意识到的一个重点。“要让年轻人产生三个认同,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为共同的祖国。”潘志平最早向自治区党委提出了“三个认同”教育,后来被写进了自治区开展“三个代表”学习的材料。
1月13日下午,乌鲁木齐二道桥维吾尔族聚集地,在热闹的巴扎路口,阿凡提骑着他的毛驴的塑像,矗立在那里。内地来的游客喜欢手扶毛驴的脖子,留下纪念的影照。阿凡提微笑着,他的故事依然流传在新疆和新疆之外的地方。
一些抱着一沓沓维语报纸的报贩,向路过的维吾尔族人兜售,薄薄的维语报纸比汉语的《乌鲁木齐晚报》简陋许多,透过几张蓝色或淡红色的印刷品,看不懂汉语的维吾尔族人了解着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
公共汽车上挤满了人,这是周末,人们携家带口出行。乌市人是喜欢动的,他们趁着闲暇的时光,不顾严寒逛街购物。
此前一天,喀什的陈建生通过了一道道路卡,一次次向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出示证件,从三百多公里之外的叶城匆匆赶往喀什的家中。他要在周末带女儿去听音乐课,还要带女儿到体育馆练习游泳。
“我的亲友还在山上,他们还在找恐怖分子”,泽普县波斯喀木乡汉族队的刘云强在家中吃饭,看着电视,县里的传闻沸沸扬扬,“我都经历过很多次叛乱了,早习惯了。”
和刘云强一样平静的是泽普县一位姓梁的汉族菜农。“我们在这里没感觉到危险,这个村子只我一家是汉族,他们也从不欺负我。”梁的姑父一家在1998年被杀,曾被当作一条恐怖分子闹事的传闻广为传播,在南疆几乎家喻户晓。后来,案件侦破,证实作案的全是汉族人。
“我们不参加那些分裂组织”,阿热他逊村的一位把守路卡的村民感觉恐怖分子很可笑,“现在生活这么好,干那事犯傻。”他们抓到了一个逃下来的恐怖分子,“审讯时,他交代说,在山上每天只能喝一碗稀饭,受罪了,也后悔了。”
“9.11事件后,新疆的大环境还是在变好。”潘志平对新疆的形势充满信心,他认为,残余的恐怖势力并不能对新疆的建设构成太大危害。这是大多数新疆人所持有的观点。“认为新疆到处是爆炸恐怖活动,或者认为新疆已经没有一点不谐音调,都是对新疆的误读。”
一位维吾尔族大叔一边用维语登记行人的证件,一边抱歉地说:“特殊时期,不登记不行。”他登记完毕后,又耐心地介绍前面的道路该怎么走。
记者的车子从库其拉甫昆仑山下来的时候,已经近零点时分,在漆黑的夜晚,第一次上山并劳累了10多个小时的司机突然迷了路。正当记者和司机兜转在一个维吾尔族小镇时,从一所学校开出一辆越野车,几位维吾尔族青年驱车过来招呼:“跟着我们的车子走。”他们的汉语并不流利。跟着这辆不明身份的车子,近一个小时之后,G315国道出现了,维吾尔族小伙子们停下车:“亚克西,再见了,朋友!”他们掉头回去了。
2003年2月,潘志平主持出版了系列中亚文化研究图书,其中一本“新疆周边事态”年度报告的书名为《走出阴霾》。
新疆主流的观点一致认为,新疆的反恐也正在“走出阴霾”。他们认为,新疆还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正在开发中的“乐土”。
【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喻尘】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