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十二月二十八日电 题:中山舰,不朽的民族精神丰碑
中新社记者 徐金波
“中山舰是一艘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之舰,在中华民族最为难的时刻,她一往无前地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自始至终焕发着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今日,站在中山舰殉难的武汉金口牛头山下,顶着瑟瑟的寒风,前来出席中山舰旅游区暨中山舰博物馆动工仪式的武汉市长李宪生及专家学者发出如此感慨。
一部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诚如此间史学家们所言,最能体现其重要性、并使其扬名中外的是中山舰所承载的特殊历史价值。从晚清重振海军的“遗腹”舰,到孙中山蒙难广州时与之“同生死共患难”的座舰;从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再到武汉保卫战殉难金口……
中山舰服役二十多年期间,“有幸”经历一系列与中国革命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特别是孙中山广州蒙难和武汉抗战喋血,终将中山舰铸就为一代名舰和英雄之舰。
不畏强暴、抵御外辱是近现代中国民族的最强音,而中山舰的战斗历程及全舰官兵在武汉会战中的铁血壮举,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写照。
一串风云激荡的历史记录
中山舰不仅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可移动性文物,而且在一九九七年被整体打捞出水时,随之出水各种文物三千四百余件,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在中国近现代文物发掘史上极为罕见。其中,仅国家一级文物就达五十一件(套)。
中山舰博物馆馆长叶俊之说,这些文物按用途可分为舰载设施、武器装备、生活用品和铭牌标志四大类,涉及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其前期最为珍贵的是永丰舰(中山舰原名)出厂厂牌,铭刻有日本三菱公司的商标图案和出厂编号。
同时,中山舰与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汪精卫等中国近现代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产生诸多关联,留下不少珍品。其中,一九三五年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汪精卫乘坐该舰题记的“精神如见”银质牌匾,短短七十二个字概括了孙中山“广州蒙难”登临中山舰的历史及意义。
此外,中山舰上众多的官兵使用生活用品,既反映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
近代海军最为久远的见证
中山舰作为晚清政府为重振海军向日本和欧美列强批量订购的舰船之一,在经历近百年风雨后,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目前唯一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历史见证物。除其曾经创立的不朽功绩外,该舰的军事价值也愈显深厚。此间海军工程大学的学者如此评述中山舰。
中山舰打捞出水的武器装备,既有法国一八九八年制造的三十七寸口径舰炮,也有中山舰仪仗队使用的国产七九式专用枪械。既有中国自行制造、现存年代最为久远的“光绪二十二”年炮弹,也有数百张电报稿纸。这些对研究当时的海军史和海战史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位曾经参与打捞的老人今日深情地表示,正是中山舰蕴含的独特历史背景、强烈民族精神、珍贵出水文物,以及在海内外华人间的深远影响力和感召力,使得中山舰让中华儿女为之魂牵梦绕。当年打捞的不仅是一艘英雄之舰,更是一座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