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对《黄金甲》不想再多说什么,但是这几天连续看了几条有关新闻,又觉得有些不吐不快。
一向沉默的张艺谋也突然接受起专访,除了宣称那些看他不顺眼的言论是很“可笑”的之外,主要还表达了自己对该电影的强烈自信。张艺谋怎么会突然之间这么自信?难道是他真的以为已经找回自己最初的灵魂,还是因为偶然得到来自海外的赞誉之声?两种原因都有可能,尤其可能的是,对于一个失去方向感的艺术家,来自其一向看重的机构或组织的关键性赞誉会刺激起他无穷的自信。但这并不能改变《黄金甲》平庸的事实。张艺谋认为电影的思想性超越了它的形式感,这是他的错觉。笔者还是愿意就电影本身的品质来说明这个事实。看完电影之后,我确实感到一种难言的郁闷和压抑。我承认这压抑一半是来自巩俐反抗的失败,这是电影主要传达给观众的东西,它让人意识到“规矩”的强大。
他的错觉还告诉他,那些强烈的色彩和装饰,奢靡的服饰和妆容,是为了达成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末世象征,是为了反衬人物内心的空虚和阴暗。但是,“金玉”和“败絮”的互衬不是仅仅靠布景和道具简单的堆砌铺陈就可以达成的,他缺乏的恰恰是那些能让“金玉”和“败絮”发生化学反应的技巧和手段,而这正是一个导演的主要工作。
他的错觉还暗示骂他的人越多,就越说明他的方向是正确的——“如果在骂声中倒下就做不了中国导演。”艺术家的偏执和决绝,往往让他不能正视批评。骂声给他的暗示,不是反省,而是逆反。为一个有着强烈艺术个性的艺术家,张艺谋也许从来没有丧失过自信。但是,这种自信,多数时间会成为一种错觉,影响他的判断。有趣的是,错觉有时并不一定是错误,有时还常常会歪打正着。谁知道,他的下一部电影又会得到怎样的赞美性误读呢?(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