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写作者而言,太穷和太富,都不太妙。”美国作家福克纳绝对想不到,自己无意间的一句感慨,若干年后,竟然变成中国作家在生存状态方面的真实写照。
“文丐”和“文豪”
寒风之中,衣衫单薄的黄辉腿有点发抖。
这是11月14日,记者见到他时的感受,一副被生活所迫的窘态。中午吃饭时,记者点了四个菜,其中三个荤菜,对此黄颇为感慨,说自己很久没有“过如此奢侈的生活”。
此前不久,这位湖南作家主动向媒体爆料,自称因生活所迫,愿意被富婆包养。当时,先锋作家洪峰上街乞讨的各种讨论,正闹得沸沸扬扬,有网友甚至称之为“文丐”。
作家爆出的生存“危机”,从侧面也反映颇多现实问题。而与之相反的是,另外一些作家正通过文艺作品,跻身“富人”行列。比如80后作家韩寒、郭敬明、新晋作家易中天,也有老牌作家二月河、郑渊洁等。
郑渊洁也是同时代作家中最早走上“产业化”之路的。
目前,他饲养了几条德国牧羊犬,为了不妨碍他人,特地在京郊一个山青水秀的风景区盖了一座房子。
据了解,郑渊洁也是较早拥有私家车的作家之一。他的第一辆车上牌照时,北京私家车总量不超过100辆。
喜欢赛车的80后作家韩寒却是后来居上,目前坐驾已经换到第N辆——三年前他就说过,“我比赛用的车子是三菱五代EVO5。平时开的奥迪A6,大概是我的第五、六辆车的样子。”这对于“要饭”和“卖身”作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遥远而奢侈的梦想。
而苏童、易中天等人的天价版税,同样是很多作家可望不可及的。
面对中国作家在生存方面的两极分化,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现在有些大红大紫的作家在80年代时,其实也蛮艰苦。他们沉淀很久也未必有一次出书的机会。比之从前,目前作家们的整体处境已经有很大改善。”谢有顺再三强调,像易中天、余秋雨等人作品的畅销,只是个案而已。“他们的走红,有很多的社会因素。普通的写作者如果把他们作为标杆,那就太累啦。”
“国外很少有人在还没有多大成就的时候,就专事写作。大多数作家都是有正式工作的,写作不过是他们的一种个人爱好。中国比较特殊,因为有一个职业的供养制度。”谢有顺的普通话略带广东话的腔调,听上去别有一番风味。
“但供养的和畅销的毕竟是少数人嘛。”谢有顺觉得,写作者最好还是把生活和写作做一个简单的区分。到自己能维持现有生活的时候,再专事写作比较好。
一部书稿百万元
在目前的畅销书机制下,也有作家靠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后来居上。
两年的时间,长篇小说《狼图腾》卖了200万册,以其10%版税计算收入令不少作家同行“惊羡”。该书海外版权又卖给了企鹅出版集团。作者姜戎再得到预付10万美元版税。靠这一本书,作者可以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作者都能这么幸运,靠一部小说就能脱贫致富。据了解,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作家的作品,超过3万册可以称畅销。印数超过十万的寥若晨星,上百万的更是屈指可数。有些知名度不高的作家,即使著作有幸出版,销量也极其有限。很多专业作家靠作协有关部门养着每月领取1千元左右的生活津贴,其余靠稿酬维持生存,大多数依然处在清贫的状态。
另一种生存
作家中也有另外的生存方式,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丁天,第一部书是春风文艺出版的,很久都没有拿到稿费,目前和北京作协签约,月薪一千。因为不用考虑住房问题,再加上一些稿费,不算多,也不算少。丁天没有想过自己的生活还会有多大的变化。他说,“估计可能就是这样了。我希望把小说当成手工艺追求,比如像古龙那样的作家。其实我也很浮躁,也希望书能多卖点,考虑着怎么样能投读者所好——好多小说的技巧就是由此产生,这不丢人。”
作家石康2000年出了畅销书《晃晃悠悠》,不过他也认为靠写小说维生不易。他业余时间会接一些活,比如编写冯小刚的《大腕》,当时获酬是5万元。石康的生活逻辑是,有钱了就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放下一切包袱写小说,“穷疯了再去写剧本”。对他来说,写小说是一个亏本的“买卖”。
当写作无法解决生存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孙顺临的建议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写作不一定要当专职作家啊,先找一个工作解决吃饭问题,这是很重要的。有很多了不起的作家并不是专业作家,也不一定要专业作家才能写出来好作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