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启动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老挝是第一个项目,象征着中国的青年志愿者走出国门。截至目前,已累计派遣172名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缅甸、泰国、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开展汉语教学、医疗卫生、农业科技、计算机培训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我们的志愿者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他们是一群可敬可爱的年轻人。”王雪峰说,在国外服务期间,志愿者们展现了中国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成为友谊使者。
去年赴缅甸服务的新疆女志愿者艾米拉,把一对双胞胎儿子托给家人照顾,前往缅甸从事葡萄种植技术服务。缅甸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在这里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只是我自己,早就扛不住了,但一想到我代表着中国人、代表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形象,再大的困难也能扛下来了。”艾米拉说。
2005年2月,18名青年志愿者赴泰国参与海啸救灾的志愿服务,标志着中国青年志愿者首次参与国际救援工作。在为期10天的紧急救援行动中,志愿者吃住在船上,克服了高温、强晒、淡水供应紧张等诸多困难,共执行潜水打捞151人次,潜水打捞总时间8130分钟,水下搜寻打捞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打捞各类废弃物共20多吨。
对于这次紧急救援行动,来自交通部南海救助局的志愿者李彬至今记忆犹新。有一位当地的老人,在打捞现场看到中国青年志愿者时,向他们双手合十举过头顶致敬。在泰国,这是最高礼仪,只有见到国王时才这样。老人说,他的家人都在海啸中遇难了,是志愿者们的行为感动了他,使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志愿者回国后,泰国当地老百姓还在志愿者曾经工作过的海滩上,为中国志愿者立了一块碑以做纪念。
“2005年,是援外青年志愿者工作取得突破的一年。”王雪峰说。
从2005年开始,商务部把援外青年志愿者赴国外服务工作纳入到国家对外援助工作的整体框架。仅去年1年,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就向国外派遣了60名志愿者到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以及泰国海啸灾区开展服务。
商务部官员此前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志愿者加入援外行动,对于巩固和加强中国同受援国的友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具有民间色彩的援外项目与此前政府间的项目合作具有明显不同,对提高双方友好合作关系的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而就在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今年1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的政策文件》,其中明确提到,要鼓励并引导志愿者赴非洲国家服务。
4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非洲时,在尼日利亚的国民议会发表了重要演讲,其中提到“要鼓励中国青年志愿者赴非洲参与建设事业”。
6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南非举行的首届中国南非商务合作论坛的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也指出“支持中国青年志愿者来非洲工作”。
与此同时,国内青年参与援外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日益高涨。在2006年中国赴埃塞俄比亚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中,全国共有5000多人报名,最终50名社会各界、不同专业背景的青年通过了严格选拔,组成迄今为止我国派出的规模最大的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务团。
“在国家政府对外援助工作的主要工作之外,将青年志愿者援外工作纳入到新时期外交的战略部署中来,是一个新的探索、新的尝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王雪峰说,下一步,他们将本着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增加服务国别、扩大服务规模、丰富服务内容、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王雪峰还透露,在今年年底之前,我国还将向津巴布韦派遣15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同时向圭亚那派遣15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这也将是我国第一次向拉丁美洲国家派遣志愿者。
(稿件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孙晔)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