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2日电 《人民日报》今日刊发了对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姜廷玉和陈力的访探,主持人冯春梅请这三位专家就长征的伟大意义进行了解读。
主持人: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优秀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无论当时还是今天,这个历程都被许多人当作一个“谜”。我们想知道,当年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被迫长征的?党中央又为何选择北上?
伟大的转折
正确的抉择
徐占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大声疾呼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但国民党、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各地的红军和各个苏区。其中,第五次反“围剿”时,进逼中央苏区的兵力达到50万之多。而中央苏区的红军总兵力仅10万人。面对即将展开的激烈较量,博古等临时中央领导却放弃前四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和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战术,一味命令红军“进攻”,大搞“左”倾冒险,最后导致反“围剿”失败。
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并没有计划万里行军,起初只是被称作“长途行军与战斗”,以后称为“西征大军”或“远征”等。所以,早期是没有“长征”这个词的。
红军长征时,局势极为险恶。从全国来讲,侵华日军长驱直入,华北危急、民族危急,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任务,但国民党却消极抗战、积极内战。从革命形势来说,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必须做出重大战略抉择,以挽救革命挽救党,但“左”倾路线已完全占据党内统治地位,正确路线面临严峻斗争。
姜廷玉:1934年10月,红军是仓促撤出中央苏区的。刚开始是要到湘西与红军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判明了这一意图,急调40万大军阻截。博古、李德等人瞎指军执意去湘西。后因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和朱德、周恩来等人坚决主张挺进黔北,至遵义会议又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才使党和红军在一系列重大决策中最终确定了继续北上的战略,转危为安。
陈力:北上方针,是党中央在两河口会议上确定的。红军选择北上,是基于几个战略判断:首先是承担抗日救国使命的需要。因为中国共产党依据当时国内危急形势,坚决主张抗日,北上可以直达抗日前线。其次是接近苏联的需要。这样便于接受国际援助,壮大革命力量。再就是摆脱军事压力的需要。当时的南方各地,聚集了国民党的重兵集团,对红军和苏区很不利。后来的事实证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关于长征北上的决策是英明正确的。
对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深切忧患和责任担当,使中国共产党人激发出惊天动地的力量,长征路上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场由“左”倾错误导致的战略转移,变成一次向抗日前线的英勇进军;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主持人:当时的舆论认为,“国共胜负已成定局,红军已是死路一条”。有人说,长征就是一个“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生死抉择。
民族精神史上的不朽丰碑
世界战争史上的惊天壮举
姜廷玉:当时年轻的工农红军是在极度险恶的困苦中斩关夺隘,绝处求生的。天上每日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峡谷激流,雪山草地,物资匮乏,生命禁区;同张国焘分裂主义作斗争等等。四路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高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过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无怪乎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说:“长征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长征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剧目的精彩序幕。
徐占权:毛泽东主席在1971年曾经说过:“长征前红军三十万。到陕北剩下二万五千人。”这些年来,经过详细计算,结束长征时红军保留下来的兵力最后约三万人。牺牲之大是空前的,牺牲的意义是伟大的。
我们幸福地生活在今天,绝不能忘记那些革命先烈。他们的牺牲是多么壮烈!记得在湘江战役中,红五军团第34师奉命断后,为掩护中央与大部队的安全,几乎全部牺牲。师长陈树湘不幸被俘,但他乘守兵不注意,从自己的伤口中把肠子拉出来扯断,壮烈牺牲,令后人崇敬。
主持人:长征的胜利,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炼了革命力量,四万万同胞在深重的危机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
长征是民族先锋队的远征
长征是地球永恒的红飘带
徐占权:长征是伟大的宣言书。这部宣言,内容极为丰富,声音响彻世界。它宣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战胜了错误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确立起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战胜了数十万穷凶极恶的敌人,完成了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战胜了无数极端困苦的挑战,锤炼了理想坚定、能征善战、意志坚强的革命队伍;战胜了敌人编造的诬蔑谣传,使红军是人民军队、革命军队、英雄军队的形象传遍世界,深入全国。
长征以雄辩的事实和伟大的斗争证明: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扎了根,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和人民是不可战胜、英勇不屈的,一个红星照耀的中国必然会诞生于世界的东方!
姜廷玉:长征的胜利,绝不仅仅是一支军队的胜利,也不仅仅是一个传奇。长征事实上是中华民族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次远征,是肩负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向着建立新中国的光明、为着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进行的伟大战斗。是在革命理想的巨大动力鼓舞下,引导着长征队伍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在最险恶、最严峻、最艰苦卓绝的考验中大无畏地前进,谱写出史诗般的英勇篇章。
陈力:长征历时两年,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殊死搏斗中,党和红军队伍所到之处,广泛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使沿途约2亿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革命的队伍,是为着解放全中国人民而奋斗的,是新型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深入民心,工农红军的纪律和形象赢得了民心,红军走一路,播下一路火种,这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想想看,十多个省、数万里征程上那么多地方、那么多人民,包括最边远偏僻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群众,都被动员起来了、被组织起来了,它所宣告的,必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革命局面,是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是人民政权必然会在中国建立起来!
主持人:一个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总需要一种精神力量,而长征正是我们民族寻求振兴的精神支点。
力量穿越时空
价值普世长存
姜廷玉:长征的力量穿越时空,长征的价值普世长存。它既具有人类奇迹的吸引力,又具有英勇牺牲的震撼力;既引导人们思考战争胜败的根本原因,又启发人们获得理想的感悟和快乐。
回顾长征,其实是在与历史对话、与精神对话、与无数英烈的灵魂对话。什么是信念,应该坚定怎样的信念,并为之艰苦奋斗?什么是英雄,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英雄,为什么事业奋斗才是英雄?人生价值是什么,幸福生活从哪里来,怎样奋斗最幸福?等等。所有社会的集体的人生的重大问题,都可以在长征的壮举和精神中获得答案,得到启示。
陈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那么强大,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打赢一个又一个恶仗,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包括中国今天的发展为什么那么强劲有力、激动人心,你都可以从长征中找到原因、发现动力。
长征及其精神,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成为当代中国人的血液和骨骼,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伟大、光荣、英勇、正义的象征。
徐占权:红军长征所蕴含的政治感召力、民族凝聚力和文化感染力都极其巨大。长征精神是一本厚厚的书。这本书有多厚?可以说,从长征起到中华民族今后永恒岁月,这本书都读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