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库|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供 稿|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部崛起战略从理论走向实践 6省演绎城市群大戏(3)

2006年09月08日 07:41

  突破与难点

  四大城市群现在已进入全面发力和起跳的新阶段。选择的突破口各有侧重,要破解的难题也各有不同

  6月27日,长株潭3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闭幕。会上透露出一条重要信息:湖南省政府仿效上海浦东,正式向国家申报建立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拟借助国家层面力量,先改先试,以突破3市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体制障碍。

  长株潭此举在情理之中,也是一个风向标。长株潭一体化推动了24年,作为中国最早的自觉的城市群一体化行为,长株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更为彻底。咫尺之遥的长沙、株洲、湘潭3市,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有“三城牵手”的梦想,但时至今日,3市客运交通系统依旧“各自为政”,正是行政管理体制壁垒的一个缩影。

  这几乎是每个城市群必然遭遇的一堵“铜墙铁壁”。长株潭能不能作为一个二级城市群的典型,进入“国“字号改革试点范围,是个未知数,但是,如何破解城市群发展中的体制瓶颈,摆上议程。

  在中原城市群,“郑(郑州)汴(开封)一体化”被优先推动着。预计于今年10月底竣工通车的郑汴快速通道,又成为城市群战略中的“急先锋”。这条总投资10.29亿元的快速路长39.11公里、宽100米,为双向10车道,车程30分钟,全程不收费,拉开了“郑汴一体化”的序幕。而“郑汴一体化”,正是中原城市群这张大棋盘上的第一步棋。围绕着这条快捷通道,围绕着郑州与开封在各个领域的“连城诀”,一个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呼之欲出,它与京广铁路沿线的新郑漯产业发展带,构架成一个河南的“黄金十字架”。

  当然,实现这个梦想的关键在于省会郑州。比较中部省份,武汉的GDP占湖北的30.8%,长沙占湖南的20%,而郑州仅占河南的15.6%,郑州对周边的辐射力之弱可见一斑。在区域经济的“博弈”中,如果中心城市集聚带动作用不足,轻则影响各城市之间的协作,重则导致周边其他“恒星”强力吸纳本土资源、资金,形成发展的“离心化”。

  虽然在4个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竞争中,武汉一枝独秀,很多人仍指出,武汉城市圈这个包括了9座城市的“九头鸟”能否振翅高飞,关键还看武汉,其城市功能需要重新定位。人们注意到,武汉城市圈的变化,最先发生在产业对接的“双迁模式”。企业总部迁到武汉,加工基地迁到周边。“总部经济”和“分厂经济”渐渐形成。

  而皖江城市带也有自己的“支点”。他们把未来发展空间与高度,盯在向长三角的融入上。不过,与其他三大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明显缺少省会的“发动机”。它在获得省里政策与财力支持方面会不会因此“分心”,其发展力度是不是仍像过去16年那样不瘟不火,比较令人关切。

  博弈与共赢

  城市群是开放的城市经济,各大城市群惟有改各自博弈为携手共赢,才是中部崛起的正确方向和出路

  早在中部崛起战略推出之际,一场“谁执中部牛耳”争论已经拉开。

  现在,4个城市群浮出水面,可以预料,争战又将升级。

  在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博导陈文科看来,4个城市群各有优劣。

  武汉城市圈,“中部之中”、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高新产业“底气十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辈出,钢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综合优势明显,但一城独大、向东向南辐射能力有限是其“软肋”;中原城市群矿藏丰富,能源原材料基地初具规模,“1+8”经济实力均衡,但郑州作为首位城市带动能力却不够;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走在前列,人均GDP是中部之首,但城市化水平低、聚集功能、辐射功能小等问题不容忽视;皖江城市带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但其紧邻长三角,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最为突出。

  如果从城市个体竞争力来看,中部四大城市群内最大的城市分别是武汉、郑州、长沙、芜湖。

  但一群狼肯定打败由一头狮子带领的羊群。在2006年3月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中,中部地区的城市群竞争力,中原是最强的,在15个进入排序的城市群中列第7位,超出了列第9位的武汉城市圈和列第11位的长株潭城市群。

  在成员市的数量上,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都是9个,皖江城市带是8个,长株潭仅仅是3个,虽然城市群不是城市的随便拼凑,但是单个航空母舰的战斗力,远远小于一个联合舰队,长株潭显然力量单薄,扩容便提上议事日程。2006年6月,湖南省正式筹备启动“3+5”城市群建设研究,同样,在对外公布的皖江城市带中,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4个城市,而是扩大到了流域内的池州、巢湖、滁州和宣城等市。

  人们还注意到,这4个城市群的产业定位,城市群内部间的城市分工雷同。

  面对中部愈演愈烈的“各自为政”、“明争暗斗”,陈文科坦言,各省没有必要去争当“龙头”、“领头羊”。城市群是开放的城市经济,各大城市群惟有改各自博弈为携手共赢,才是中部崛起的正确方向和出路。

  他建议,中部6省要在区域整体宏观统筹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确定的“一个枢纽”(交通运输枢纽)、“三个基地”(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要求,促进各大城市群的形成和城市经济网络框架的构建,走出一条有中部特色的协调发展之路。

  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魏后凯则提醒说,城市群固然能带动整个中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是说几个城市群发展了,中部就崛起了。能否真正发挥城市群的“增长极”和“创新极”作用,才是关键。

  (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记者:吴焰)

[上一页]  [1]  [2]  [3]

 
编辑:邱观史】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