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九月七日电 (记者 赵胜玉)尽管二00四年中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五千一百一十八亿人民币,占当年GDP的百分之三点零五。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天在此间说,“这只是冰山一角”。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今日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二00四》。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二00四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五千一百一十八亿元,占当年GDP的百分之三点零五。虚拟治理成本为两千八百七十四亿元(虚拟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的支出),占当年GDP的百分之一点八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由于部门局限和技术限制,已计算出的损失成本只是实际资源环境成本的一部分。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核算)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
潘岳介绍说,完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至少应该包括五大项自然资源耗减成本(耕地资源、矿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和两大项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由于基础数据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没有包含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成本,只计算了环境污染损失。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包括二十多项,此次核算仅算了其中的十项,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要部分都没有涉及。总的来说,这次核算的结果只是整个结果的一部分。而且,在已经核算出的十项损失中还存在低估和缺项的问题。他说,即便如此,损失也已经占到GDP的百分之三点零五,数字非常惊人,说明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潘岳指出,这次核算得出的结果虽不完整,但也足以令我们对现实全貌有所估计。这些数字再次证明了,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不断增长的GDP数字,是建立在资源环境和公众健康不断透支的基础之上的。这种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的发展方式虽然起到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在今天,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资源能源瓶颈时期,不能承受资源衰竭造成的风险;社会又进入了人均GDP一千至三千美元的矛盾多发期,不能承受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
他说,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内的一次重大升华,是中国由传统工业化模式向新型工业化模式飞跃的一个重大契机。但是,任何好的理念都必须有坚实的制度来支撑。如果不能够建立一套全面客观的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体系,就无法完成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既定目标。
潘岳说,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尚没有一个国家开展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工作,因此,中国环境经济核算工作的开展,为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计划进一步扩大核算范围,完善核算方法,逐步形成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