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唐山七月二十八日电 题:昔日“唐山孤儿” 今融社会主流
中新社记者 陈国林 白云水 田张梦
一九七六年“七•二八”唐山地震使四千二百零四名儿童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唐山孤儿”甚至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专有名词。
社会学家曾经担心,巨大的恐惧和心理创伤,可能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和难以消除的孤独感、失落感和自卑感。三十年后的今天,这些遗孤都已经长大成人。有关资料显示,他们多数以积极乐观心态融入社会主流,有近半数已成为社会各行业的精英。
张丽华当年不满十岁,在地震中父母和弟弟失去了生命,小丽华被政府送到石家庄育红学校读书,直至免费读完大学。今天,张丽华已经是唐山市交通管理部门的一名公务员,与同是地震遗孤的张晓秋结婚并生有一子。记者在社区里看到,这个重组的“遗孤家庭”其乐融融,完全走出了那场灾难的阴影。
震后“唐山孤儿”均受到较好的生活安置与教育。他们从废墟中被找到后,首先被军队照看,此后有一千多名遗孤被陆续安置在河北邢台、石家庄的“育红学校”和唐山市先后办起七十一所“育红院”。此外还有相当多的遗孤由亲属领养,享受了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抚恤金和优先就业安排。
地震十五年后,有关学者进行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在受访的一千零八名唐山地震遗孤中,逾八成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了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有五十多人完成高等教育。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唐山地震遗孤几乎分布了社会各行业。他们中有医生、军官、记者、工程师和企业家,也有技术工人和个体私营业主。他们中有近半数成为社会各行业精英,越来越多的人为公众瞩目。在世界排名第十二的钢铁巨头唐钢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洪波是曾经的“唐山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