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这些千古名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反复诵读, “人文奥运”的理念,尤其是今日中国13亿人的精神面貌,也随着卷轴的滚动铺陈,展示在了全世界面前。而当两个奥运精彩落幕,我们也骄傲地发现, “人文奥运”不仅仅是一个词汇、一个口号,它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契合,更昭示着一个人文时代的到来。
“中国奥林匹克之父”何振梁很早就预言,“北京奥运会最能打动人的是什么?是中国人,是中国人的形象。 ”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中心主任金元浦教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从‘人文奥运’的本义来看,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既是奥运成功的保证,又是筹办奥运的目的之一。市民是展示文化北京与文化中国的最重要的载体。这最终实现靠的是活生生的人。奥运会是一个展示中国人形象的最好舞台,也是一次塑造中国人形象的最好机遇。 ”
那究竟什么是今日中国人的形象?我想,志愿者的微笑和北京市民的热情可算代表。8月8日晚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致辞中就特别提到了志愿者,“当我们把奥林匹克梦想变成现实之时……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成千上万、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而美国奥委会主席尤伯罗斯说,他要把第一枚金牌颁给北京市民,他们在大街上摆出了那么多花儿,把城市装点得非常漂亮。
北京奥运会期间,170万北京奥运志愿者以史无前例的强大阵容和优质服务,向世界展示北京、展现中国。他们将高质量的服务和热情的微笑奉献给奥运,因此也被誉为奥运会赛场之外的金牌获得者。每天走进新闻中心时,都能听见“您好,祝您工作愉快”这样的问候;服务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自信地用英语、西班牙语为外国记者提供帮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移动厕所旁,两名志愿者依然能保持微笑站到天黑。
人文画卷上,更多的感人画面出现在看台上,大街上,普通人家的日子里。杜丽没能夺得首金,射击馆内的观众们还是将鼓励和安慰的掌声送给了她,也鼓掌祝贺卡特琳娜获得冠军。中美男篮的小组对决,五棵松篮球馆内的中国观众将热情同等地分给了美国“梦八”篮球队,令NBA的巨星们都受宠若惊。俄罗斯《体育快报》记者谢尔盖·布托夫在奥运会期间报道说,中国观众让他很惊讶, “因为他们对所有的选手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时,媒体、网友纷纷总结 “十大感动人物”,更多地将目光投向金牌以外的选手,关注和宣传他们顽强拼搏、公平竞赛的体育精神,这也是用新闻的形式来保存北京奥运会的人文遗产。
于是,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胜利闭幕时,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骄傲地宣布, “北京奥运会展现了一种全新的中国国民形象。 ‘人文奥运’主导下得到提升的国民素质,是尤为宝贵的“奥运遗产”。奥运会带给北京的精神遗产,如志愿精神、人文素质等,将永远不会贬值。”(王嫣)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