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9月13日,北京残奥会男子200米T44决赛中,来自南非的双腿截肢运动员皮斯特瑞斯摘得金牌。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
资料图:9月13日,北京残奥会男子200米T44决赛中,来自南非的双腿截肢运动员皮斯特瑞斯摘得金牌。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
假肢,以前的概念里是“笨重”的代名词。不过,在残奥会赛场上兜一圈,这个概念似乎被完全颠覆了。21岁的“刀锋战士”奥斯卡·皮斯托瑞斯在“巢中漫步”,轻盈又快似“闪电”,在100米、200米项目上所向披靡,也让“刀锋腿”留在了每个观众的记忆中。
可记忆
“刀锋战士”使用的假肢呈现“J”字形,与猎豹的后脚有几分相似。它的全称叫做“猎豹短跑脚”,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重量不超过4公斤。假肢的着地面积只有几平方厘米,“脚底”是一个专业跑鞋的鞋底。
可记忆功能是“刀锋腿”的最大优点。当运动员跑步发力时,作用力传递到假肢上,假肢弯曲储存能量,随即回到原形又把能量释放出来。整个过程模仿健全运动员腿部和踝关节的反应。宋晨涛曾是一名残疾人运动员,他使用过“刀锋腿”参加比赛。据他介绍健全人在跑步时有个脚踝蹬地的动作,截肢后便无法完成这个动作了,但通过碳纤板的压缩“复原“了这一动作。
残奥会男子田径100米T44级决赛,几乎每名运动员都用这种“刀锋腿”,且每条腿都是量身定做的。通常“刀锋腿”被分为几个不同型号,它们的区别在于碳纤维板材料厚度。由于体重和爆发力不同,运动员选用不同型号的“刀锋腿”。比如,中国队的汪娟体重是60公斤,按照标准她应该使用3级的“刀锋腿”,但是汪娟爆发力特别好,3级的“刀锋腿”竟然被她踩裂了,所以最终她选用了5级的运动假肢,这个级别的假肢能够承受78公斤以上的体重。
固定好
舒适度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如何把假肢和真腿完美地合二为一是个大问题。
最终起固定作用的是一个硅胶套。宋晨涛介绍,假肢的顶部是个硅胶套,硅胶的质地很软,把它做成接触腔内壁可以牢牢“抓住”皮肤,保证假肢不会被甩掉。硅胶套最厚处有14毫米,这样会使接触到的皮肤更加舒服,也不易磨破。
定型之前,假肢技师会根据运动员的肌肉类型和骨凸点制作两到三次模型,保证接触腔与腿部完美合二为一。这样只要把肢体放进接触腔里,不需要其他方式,就可以把整个腿牢牢“锁定”在接触腔里。只是有一点,硅胶的透气性比较差,要用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价格贵
“刀锋腿”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生产和发明它的是家美国企业,这家企业前身是一个生产航天飞机机翼的公司。1.5万英镑,这是奥斯卡使用的“刀锋腿”的价格。虽然在国内安装人工费用低一些,但即使这样,使用这种运动假肢也需要20万元左右。因为价格太贵,目前世界上只有不到300人使用这种假肢。
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里只有5位使用“刀锋腿”的运动员。其中,在田径项目里,参加女子跳远和短跑的张海原和汪娟用的就是“刀锋腿”。
生活中,奥斯卡使用的是另一套假肢,看上去和正常腿没什么区别,名叫仿生假肢。短裤盖住装假肢的部位,覆有蜡质皮肤的小腿纹理看起来很自然。当然,这种仿生运动假肢价格同样不菲,需要花费几十万元人民币。
(钟喆)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