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北京残奥会田径赛,观众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当日,是中秋佳节。 中新社发 陈晓根 摄
|
9月14日,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北京残奥会田径赛,观众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当日,是中秋佳节。 中新社发 陈晓根 摄
|
9月15日的下午,残奥会女子射箭团体决赛中,中国队以创造世界纪录的优异成绩击败了箭坛霸主韩国队,登上了冠军领奖台。
在全场观众为中国队的历史性突破欢呼的同时,只见落败的韩国队员主动走上前来,和坐在轮椅上的中国队员萧彦红拥抱,还轻轻地帮她擦去脸上止不住的泪水。激动的萧彦红回过神来,拿出了准备好的礼物回赠给三名韩国队员。目睹这一幕,看台上观众的掌声更加热烈。
事后,萧彦红解释说,“韩国射箭运动员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次相遇都会交换礼物,这次也一样。”
在残奥会上,类似这种感人的场面在残奥会可谓司空见惯,“朋友”一词更是频频见诸各色人等的发言中,比起“对手”而言,它才是残奥会最常用的主题词。参赛的残疾人运动员之间多了一份朋友的温情,少了一份竞争对手之间司空见惯的剑拔弩张。
在国际体坛日益被商业化侵袭的今天,残奥会反倒更让人体会到运动的本真乐趣。奥运会上,胜负往往意味着终身的荣誉,意味着大把的商业赞助,一线之间的胜负相差可能以百万甚至千万美元计;而残奥会对于绝大多数参赛者则是一个大舞台,是一个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绝不会是针对残奥会的东道主说的。不分国家、地区、种族和信仰,残奥会的参与者无一例外地珍惜在全世界面前展现自己运动能力的机会,但他们更珍惜和来自全世界的朋友相聚的机会。
赛场上,大家都投入120%的努力力争佳绩,但比赛结束,大家都是朋友。对于运动员而言,梦幻般的鸟巢、水立方就是梦想实现之地,而在这里和朋友相聚,是一辈子都很可能绝无仅有的经历。
来自美国、英国的运动员珍惜这样的机会,来自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运动员同样珍惜。和这一切相比,成绩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四年一次的大PARTY之后,生活还要延续,每个人还是回到各自的生活中,面对可能出现的困厄和苦难,但想到身后的那些朋友,他们就会鼓起无比的勇气直面这一切。(唐悦 孙庆)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