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绚丽的烟花映照“鸟巢”上空。 中新社发 张雅冬 摄
|
8月24日晚,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绚丽的烟花映照“鸟巢”上空。 中新社发 张雅冬 摄
|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六日电 题: 奥运画上句号 开放仍是逗号
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国留下多少遗产?
这不是数学问题,只有历史能回答。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奥运会虽已画上句号,但中国借由奥运进一步推动的开放之路仍将是继续前行的逗号。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二十四日说,二00八年奥运会给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留下了众多有形和无形遗产,其中最具深远意义的是,开放的中国与全世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回想几年来的筹办,对于在中国举办的这届奥运会,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力助者有之,拆台者有之,倾力参与者有之,事不关己者有之。面对围绕北京奥运的一系列风波,越发开放的中国已然能够坦然面对世界。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六月二十四日在卡塔尔谈到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风波时说:“对这些杂音,应该抱着平常心对待,关键是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作为观察中国政坛的风向标,中国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境外记者捕捉,这也使得许多西方记者第一次亲眼见识了中国领导人的风采。不少境外媒体纷纷用“开放和亲民”来描绘以往对他们来说“陌生”的中国领导人。
摄影记者在许多赛场捕捉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常委身着便装赛场观战的身影。而当胡锦涛面向传媒坦言对乒乓球的热爱、习近平一时技痒拔腿踢球、温家宝显露“三步上篮”技艺的时候,人们都能感受到中国领导人的率真与开放的性格。
八月一日,胡锦涛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接受众多外国记者的联合采访,理性而不乏幽默的笑谈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领导人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一家境外报纸评论说,“这是中国将更加开明、开放、进步的讯息,是奥运前对中国进行一次最好的形象推介。”
两万多名中外记者切身体会到了这种变化——采访的“零”拒绝、“敏感”网站的解禁、境外报刊的引进、天安门广场可以直播、中央电视台不再延时直播、中国国防部发言人首次亮相等等,一系列措施都表现出中国的应变能力和开放姿态。
主管媒体新闻工作的李长春七月在视察北京奥运新闻中心时表示,不担心负面报道,将以透明开放的心态迎接国际舆论,也希望媒体把真实的中国传递给世界。这说明中国的执政者对舆论的多元化有了更开放、更切合实际的认识。
人们注意到,北京奥运会期间三个游行示威区的设立,以及游行示威申请逾期未答复视为许可的规定,也被视为“中国政治常态的一次突破。”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本世纪末,中国的改革开放先后经历了“以开放配合改革”、“以开放促进改革”两个阶段。分析人士认为,奥运将使中国进入“以开放提升改革”的阶段。而北京奥运会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向世界开放,进而进一步促进改革。
国家主席胡锦涛此前在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承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他说:奥运后,中国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将继续深化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进步和变化既然已经发生,就必将继续下去,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逻辑。这正是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最重要的财产之一。(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