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目睹国际篮球巨星科比、詹姆斯、姚明等人的表演,但曾洪涛只能在纸上写着代号,记上他们犯规的次数等技术指标,却无法欣赏比赛。
作为北京奥运会篮球项目比赛国内技术官员(NTO),比赛期间,曾洪涛担任记录员,负责记录场上队员得分犯规情况,并登记暂停和替换。身为篮球国家级裁判,曾洪涛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所学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研究工作,与体育相去甚远。他也是篮球比赛48名NTO中,唯一一名非体育专业博士。
平时看球赛会犯“职业病”
与志愿者及其他工作人员不同,技术官员工作时须穿组委会同一配发的蓝色西装。
曾洪涛说,到达场地后,他和同事要先更衣,然后调试相关设备。比赛开始后,就得盯着场上。
虽坐在场边正中位置较好,但曾洪涛不可能欣赏比赛。场上局势变化快,稍不留神就可能造成工作失误。为减少失误,曾洪涛准备了一张白纸,先打草稿,然后再在记录表上落笔。
常有临场裁判将犯规队员号码报错。“有一场比赛,裁判将9号打成4号,而此时4号并不在场上。”曾洪涛立刻与身旁的国际篮联技术代表商议,并通过耳麦与记录台其他官员联络,确认无误后才登记在案。
“应国际篮联要求,记录员一般是同一小组中英语最好的,以方便和技术代表交流。”曾洪涛说,离开岗位后,仍会处在比赛时高度紧张的状态,脑子中还会出现比赛片段,而且看比赛时会犯“职业病”。
曾洪涛告诉记者,有一位负责技术统计查报工作的官员,结束工作坐在场边观看比赛时,仍在场边大喊:某某队员抢断一次。
时间紧一天只吃两顿饭
上午如果有比赛,曾洪涛6点半就得起床。按规定,技术官员须在比赛前1个半小时到场工作,两个场次的技术官员互为“替补”,须同时从驻地出发。
最晚一场比赛安排在22时15分开球,待比赛结束,回到驻地已是次日凌晨。“得赶紧休息,第二天可能还有上午场任务。”曾洪涛说。
国内技术官员由组委会聘用,赛事组织方将费用一次性发放给个人。比赛期间,组委会不向国内技术官员供餐,曾洪涛和同事只能在篮球场找馆子用餐。
“大多时候不吃了。”曾洪涛说,若下午或晚上接着比赛,时间紧张,他们就到休息室中吃一些水果充饥,比赛完成后再吃。开赛以来,曾洪涛一般一天只吃两顿饭。
奥组委“钦点”的技术官员
多名业内人士证实,在全国选拔国内技术官员时,北京奥组委篮球竞赛团队,“钦点”了曾洪涛。
曾洪涛否认自己入选是“贵人相助”。他认为,一切都归功于过去10余年的努力,“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小时候体弱多病,上大学后,所学专业与篮球无关,但出于对篮球裁判的爱好,曾洪涛钻研篮球规则,并且上场当裁判,专业学习也没有耽误。1999年曾洪涛获得一级裁判资格。又经3次努力,2005年,曾洪涛获得篮球国家级裁判资格,“中间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除规则理论和临场经验外,业余时间,曾洪涛时常琢磨篮球裁判英语。他还在中国篮球裁判官网担任裁判英语版主。他所参加的晋升国家级裁判考试中,英语成绩均为满分,后来参加2006年国际篮联比赛规则和规则解释的翻译工作。
2006年入选篮球国内技术官员后,曾洪涛参加了开赛前的所有7次培训。
“可能只有我一个人全部都参加了,”曾洪涛说,入选后仍不能肯定参加奥运会裁判工作,还要经过记录台工作、技术统计、残奥篮球知识和临场工作等科目考核,方能上岗。
“许多试题全是英文,”曾洪涛翻开发下来的自己的试卷,许多张试卷上得分一栏都写着“100”(满分)。
武汉大学开课“过道上都是人”
2006年,获博士学位后,曾洪涛来到武汉大学工作。时逢校方征集全校通识课程选题,曾洪涛想到“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并向教务部门申报,校方很快批准该课程,并给予1万元经费支持。
课程开设后,学生反应好,“过道上都坐满学生”。曾洪涛说,每学期都有500多学生选修这门课程。
“很多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吃苦精神,”曾洪涛说,学生个人素质可能不错,但没有形成这些品质。而奥林匹克精神最能体现的,恰恰是这些东西。
“有些老师认为我不务正业。”曾洪涛说,起初很多老师都觉得奇怪,一个工科教师怎么能开设这样的课程。但后来学生的好评,让他们的态度转变,这门课程成为武汉大学每学期的保留“剧目”。
9月份开学后,曾洪涛将继续走上讲台,开讲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多了一次奥运会裁判经历,相信课能讲得更好”。(段修健)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