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乒单打半决赛李佳薇对张怡宁,新加坡媒体标题是“面‘宁’,‘薇’不乱”,而中国有媒体的标题则是“宁‘薇’不乱”。这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同一个新闻事实,谐音妙用同一个成语,但细细体会,还是感觉出两者的区别。
不同的立场,决定观察视角的不同。有时,同一个立场,也会有视角的细微差异。关于奥运、关于金牌、关于中国,以及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总是海外新闻评论津津乐道的话题。
比如美国《纽约时报》一篇评论认为,中国正取代美国成为今年奥运金牌榜的赢家,美国人要习惯这一点。中国体育浪潮让人眼花缭乱,但中国不止在金牌方面崛起,还将在艺术、商业、科学和教育方面留下同样的特大号脚印——这是对中国的赞美,还是美国人的自我警醒?区别就像“宁‘薇’不乱”与“面‘宁’,‘薇’不乱”。
赞美也罢,批评也罢,一个自信民族的国民,既容得下批评,坦然接受挑剔的眼光;也要“容”得下赞美,在笑纳别人表扬的同时,保持一定的清醒。有了这分自信,我们对金牌第一的态度就有更多理性。谁都知道金牌第一不等于体育第一,谁也不会傻到在梦中乐呵呵地扳着手指清点金牌数。从杜丽失手首金,到刘翔退赛,再到女排出局,无论结果与最初的期待有多大落差,大多数人都能以平和心态接受,既然如此,又有什么理由担心我们不能坦然面对胜利?
国内有媒体呼吁放下金牌包袱,认为对金牌数的盲目乐观,会将“金牌锦标”的观念延伸到中国的世界定位问题上。正如《纽约时报》提醒美国人一样,也许这篇文章提醒一下“自己人”确有必要,只是有两个问题要厘清:一,国人有没有盲目乐观?二,如果胜利后也要节制欢呼,如果凡事都过于理性,是不是少了一点奥林匹克运动所蕴含的酒神精神?提出这两个问题,是在回答我为什么要用“容”字来面对赞美和胜利的原因。
有容乃大,有的胸怀比“容”更大。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专栏文章《从“楚人失弓”看奥运》,引了“楚王失弓”的典故。楚王的境界算是可以了,可孔子的境界更高,说去掉一个“楚”字,不就人类大同?但老子觉得孔子还是小气了一点,说去掉一个“人”字,岂不天人合一?作者叶鹏飞先生在专栏文章中肯定中国民众能够用平常心看待人才流动,能够超越胜负得失,达到了老子的“去其‘人’而可矣”境界,这是中国举办北京奥运最大的收获。
有善意的肯定,也有善意的提醒。美国《世界日报》载文《走出百年悲情才是北京奥运圆满的句号》,也提出了以什么心态点算金牌的问题。文章说,是为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全面崛起感到自豪,还是为中国能在体育上击败西方世界感到一种复仇的快感?如果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仍然是以胜败论英雄,以奖牌论英雄,那就是还没有摆脱百年悲情。
“百年悲情”这个词,更早见于《联合早报》刊载的郑永年先生的专栏。作者认为,只有摆脱了悲情,民族主义才能变得理性。当然,从百年悲情中摆脱出来并不是要忘记历史,而是要意识到,还有其他很多更为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和保护国家利益。而奥运期间一些事件表明,中国人正在超越百年悲情,开始具有一个正常大国国民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对中国的真正崛起,在国际舞台上担负大国责任具有深刻意义。(李鸿文)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