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李东华 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
资料图:李东华 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三日电 题:又见华裔名将李东华
中新社记者 王欢
曾为瑞士书写了奥运鞍马金牌传奇的华裔名将李东华,连续十二年依然活跃在奥运赛场。
亚特兰大奥运会时是运动员,悉尼奥运会成为国际奥委会贵宾,雅典当上了转播商,北京奥运会则变身“特使”。在击剑赛场关注瑞士选手比赛的李东华成为赛场之外的另一焦点,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北京奥运会是我经历过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无论场馆、奥运村还是开幕式和服务,都堪称世界一流”
早在二00五年,他受邀成为瑞士代表团备战京奥的第一顾问,频繁往来于中瑞之间,为瑞士代表团筹备在京训练以及吃住行的方方面面。就连瑞士代表团此次服装他也参与了设计,“瑞士”中文字样和龙的图案都饱含中国元素。
作为代表团中唯一的“中国通”,瑞士队遇到任何生活和技术问题,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这些天我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一睁眼就跑赛场,虽然辛苦,但很开心。”
提起自己的老本行——体操,见证了中国男女队双双夺取京奥团体冠军的李东华感慨万千,“一九八四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我送队友李宁出征,他勇夺三枚奥运金牌之时,十六岁的我暗下决心,也要像李宁一样拿到奥运金牌。”
命运多舛,从那一年开始,接连不断运动伤病一度彻底粉碎了李东华的梦想。训练中意外受伤导致他左肾和脾脏被切除;奇迹般回到训练场的他,两年后双脚跟腱同时断裂;一九八八年汉城奥运会前夕,他从两米多高的双杠上摔下,颈椎胸椎严重受伤险些瘫痪。
处在运动生涯十字路口的李东华,巧遇了日后成为自己太太的瑞士姑娘柏兰莎。为了爱情他忍痛离开国家队,开始了异国更为艰辛的奋斗历程。
五年间他靠洗车、搬货维持生计,并坚持每日的体操训练,无人指导他就用摄像机拍下动作回放自省。一九九四年,李东华拿到瑞士护照时,已经二十七岁的他终于又看到自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希望。
奇迹永远属于坚持不懈努力的人。一九九六年奥运会,李东华以当届年龄最大的体操运动员身份一举夺得鞍马冠军。这也是瑞士代表团时隔六十八年后再度在该项目问鼎。
乘坐总统专机回国、登轮船过海、骑白马游城……瑞士人以最高礼遇迎接这位英雄凯旋。由于其所体现出的奥林匹克精神,李东华使用过的鞍马器械被洛桑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收藏;国际奥委会用电影胶片拍摄了纪录片《李东华的传奇》;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瑞士总统为其自传《突破极限》作序。
虽远离故土,但拳拳故土之心始终激荡在李东华的胸怀。以个人影响力为中国体操队拉赞助;成立国际投资公司,推动中瑞贸易和体育文化交流……多年来,李东华一直坚持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
告别记者,李东华起身奔赴网球赛场关注瑞士“天王”费德勒的奥运表演,身后红白相间的背包上,他用黑笔写就的“李东华,瑞士,CHINA”格外醒目。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