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少使用“痛失金牌”这样的字眼,少点悲情,而应多使用祝贺获得银牌、铜牌这样的措辞,多些喜悦。如此既能淡化金牌情结,也可减轻对选手在情感上的伤害
看了几天奥运比赛,一个说法始终在脑际挥之不去,如影随行,那就是:“痛失金牌”,譬如说,“痛失首金”的杜丽,“痛失金牌”的朱启南,等等。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都如此这般异口同声。听得多了,除让人生出一丝惋惜、遗憾之“痛”外,也觉得腻,更觉得不对味儿。
“痛失金牌”隐含“先入为主”、想当然的逻辑。何谓“痛失”?金牌本非你囊中之物,何来“痛失”!“痛失”说,其内在逻辑是,这块金牌本应该是我的,如今未能获得。问题是,“应然”不是“必然”,更不是“已然”。竞技体育不论资格,不讲名气,一切以成绩论金牌。比赛没有结束,不到分出胜负之时,谁也不敢打保票金牌谁属,除非是自己跟自己玩。这正是竞技体育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因此,对奥运金牌而言,只有获得没有所谓“痛失”。
“痛失金牌”还是一种很主观的感性判断,未必完全符合当事人真实的内心情感。拿这种“很主观”的词语去描述去形容当事选手,可能并不恰当,甚至有将选手的复杂内心简单化而令外界误解。有媒体这样写道:“痛失首金的杜丽泪洒当场”,“痛失金牌的朱启南三次落泪”云云。其实,这只是旁观者的观察判断,给人的“错觉”是,杜丽和朱启南都是因没获得金牌而落泪(或许其中有此因素),但这未必完全符合当事选手的真实情感。奥运会射击冠军张山就不大认同此类笼统说法,对于朱启南的哭,她认为不是因痛失金牌而哭,而是一种释放;而杜丽的哭,她认为不是被网友逼哭的,而是为自己而哭,杜丽承受的压力太大了———首金的压力、主场的压力、卫冕的压力,一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事实上,杜丽在接受采访时,不断强调的也是“我已尽力了”。可见,即使同样是未获得金牌后的落泪,也存在不同的情形,未必就是“痛失金牌”的结果。其中的复杂情感和个人体会,实在难用“痛失金牌”一语能概括之。
况且,对于奥运会这样国际顶尖的体育赛事,能够取得奖牌已属不易,他们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对像朱启南获得银牌的选手,仍以“痛失金牌”来标识之,实在未必恰切,与此同时,这是否也暴露了媒体过分严重的“金牌”情结呢?尤值得反思的一个例子是:法国队在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赛中,在最后时刻被美国队超越获得银牌,国内媒体报道时也采用了“法国队痛失金牌”的调调,然而,布斯凯对此却轻松地说:“失望?你是说我吗?我的脸上写着失望吗?我可是奥运会的亚军。”“我们站上了领奖台的第二阶,这是一种荣耀。”尽管法国队此前也曾夸下海口要“给美国队好看”,但他们哪里有“痛失金牌”的惨淡,分明是“获得银牌”的喜悦嘛!这种心态不但要得,而且更好地诠释和体现了“志在参与”的奥运精神。
所谓“痛失金牌”,只是悲情式的扯淡。媒体还是少使用“痛失金牌”这样的字眼,少点悲情,而应多使用祝贺获得银牌、铜牌这样的措辞,多些喜悦。如此既能淡化金牌情结,也可减轻对选手在情感上的伤害。(柳塘风)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