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北京奥运会开赛以来的第三天,女子举重58公斤级的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拉开战幕。中国选手陈艳青(中)表现出色,她以总成绩244公斤成功卫冕该项目冠军。陈艳青打破该项目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会纪录,也成为女子举重历史上第一位蝉联奥运会金牌的选手。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
8月11日,北京奥运会开赛以来的第三天,女子举重58公斤级的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拉开战幕。中国选手陈艳青(中)表现出色,她以总成绩244公斤成功卫冕该项目冠军。陈艳青打破该项目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会纪录,也成为女子举重历史上第一位蝉联奥运会金牌的选手。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
中新网8月12日电 中国运动员陈艳青11日成功卫冕奥运会女子举重58公斤级冠军。在欢呼的中国观众面前,她轻松地刷新了两项奥运会纪录。美国《华尔街日报》讲述了陈艳青胸怀奥运梦想的故事。现将原文摘要如下:
从孩提时代起,陈艳青就是自己家所在的堂里村跑得最快的女孩。男孩子们也常常被她甩在身后。在一次运动会上,一位教训注意到她的投掷能力,并拿出了卷尺测量。当时陈艳青只有11岁,而她手臂和腿部的肌肉就已经显得格外强壮了。
于是这样一个建议就摆在她父母的面前:让女儿从事体育工作、为国效力,她可以去上体育学校。
正是这些运动员将他们的国家举到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奖牌榜季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亚军的位置。而在今年这个月,他们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目标──成为第一。
“村里的孩子们都很崇拜她。” 说这话的左浩明在陈艳青家附近经营着一家家庭旅馆。
不过陈艳青的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她父母当时所能预见到的──惜别家乡、朋友和家人,长期的孤独生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陈艳青的一生有许多出乎意料的转折,比如她当年离开家乡是因为跑得快──但是后来却去练了举重。当时中国女子举重队正在备战悉尼奥运会,这也是她们首次出征奥运。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她们取得了激动人心的战绩:包括陈艳青在内的中国运动员共赢得了三枚女子举重金牌,金牌数多过其他任何国家。陈艳青的致胜两举挺举(用分解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和抓举(用一个连续动作从举重台上将杠铃举过头顶)总重量达到了523.5磅,是她体重(约130磅)的四倍还多。
在谈到自己女儿的非凡成就时,她的父亲露出了自豪的笑容。18年前,在艰辛的田间劳作中,陈家平时的主要伙食就是青菜和米饭。有一次,陈艳青到离家四个小时水路的苏州去参加一个运动会;她当时的表现引起了曹新民的注意。曹新民本人曾经是举重运动员,当了教练之后又带出了几位中国最出色的举重选手。
父亲让陈艳青的教练一定要严格对女儿。“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艳青一直都是个坚强的孩子。”父母离开之后,陈艳青哭了。
她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运动员。1995年,陈艳青在亚洲青年女子举重锦标赛中赢得了自己的首枚金牌。当时家里还没有电视,几星期后,他们收到女儿来信才知道了这个好消息。金牌接踵而至,包括1997年的世锦赛冠军。
母亲谢绝了艳青的教练组让她去看女儿比赛的邀请。她说,看着女儿那么重的杠铃,“我很心疼。”
2004年5月4日,正参加姐姐婚礼的陈艳青接到了体育管理部门打来的紧急电话。他们希望她去参加雅典奥运会,备战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她抛开一切,专心训练,最后飞到了雅典。而在她的老家,她的家人──还有整个村里的乡亲──都观看了她的比赛。在她赢得金牌之后,他们放烟花、发糖果表示庆祝。
陈艳青再次退役,进入苏州大学商学院继续学业。但是到了去年,曹教练和当地一些体育官员又开始极力劝说她参加北京奥运会,同时又努力说服她的父母。他说,“她的前途还充满变数。就好像我们走了80公里之后,应该把剩下的20公里走完。”
关于为什么要鼓励艳春再次复出,曹教练是这样解释的:“很难再找像她这样意志坚定、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发挥稳定的运动员了。”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