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中新社发 廖文静 摄
|
8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中新社发 廖文静 摄
|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作者】郑永年
改革开放30年之际,这次全面开启的“奥运外交”标志着中国进入自信面对世界的新阶段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超过八十名各国政要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些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即便来去匆匆,仍不远万里“风雨兼程”赶到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各国运动员的大聚会,也成了国际政要聚首的舞台。在改革开放已经30年的大背景下,这次以中国为中心的“奥运外交”,标志着中国进入自信面对世界的一个新阶段。
世界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
从今年年初开始,西方各种政治力量对中国的批评曾经甚嚣尘上,是否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甚至一度成为个别国家的政客和媒体用来和中国“讨价还价”的问题。但8月8日晚,包括法国总统萨科齐等批评甚至责难过中国的政要还是现身在北京,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自身的强大。
不管国际社会如何评价,中国崛起都已经是个不容回避的事实,这是外国政要趋之若鹜来华的首要因素。如果中国国力还像过去那样孱弱,很难想像会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外国政要来到中国,充分说明了中国与他们所在国家利益的相关性。无论他们是否喜欢,中国都正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重要一部分的中国打交道,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些政要一定要来出席开幕式。
除了利益的考量,在很多批评中国的政治人物眼中,中国发展的不确定性一直令他们心存忧虑。而此番选择来北京,如同美国总统布什所说,他们其实也是表达一种尊敬,在表明对中国继续改革和开放支持的同时,表达对中国发展方向的关切。
今年上半年面对西方的批评,中国始终如一的稳重态度也获得国际社会正面回应。作为一个大国,中国表现出了很强的包容心,在风波中没有和对方针锋相对,而是立足在奥运会上呈现一个真实的自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种态度充分体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大国气度,对于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尤为重要。什么是大国?大国不只是GDP和国土面积多少,更包括大国心态和大国精神。正是这种自信,不仅让之前所谓的“抵制奥运会”失声,也令外国政要改变了原先对中国的看法。
“奥运外交”惠及全球
“奥运外交”与通常意义上的外交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般而言,各国政要云集的外交场合通常是为了解决国际或地区间纠纷和冲突,而奥运外交突出的则是一个“和”字。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领导人,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相聚,除了享受那个美好的时刻外,并没有刻意利用奥运会解决具体问题的计划。所以,考验中国的不是有没有举办奥运会的能力,而是能否通过奥运会达到“和”的目的。这也与北京奥运开幕式表演中无处不在的“和”一脉相承。
国际奥委会官员曾经多次提到过包容的概念,这种包容和中国竭力倡导的和谐具有同样的性质。中国的奥运外交不只是为了中国本身的利益,更是为了促成世界的和谐。那么多政见不同的领导人,在北京坐到了一起,本身就是“和谐”的体现,这不仅与奥运会的理念一致,也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致。从这一点上看,它与以八国峰会或者其他国际会议相比,都有着更为长远的诉求,因此成为大家表达和谐、和平的最好方式。
中国要坦然面对不同意见
通过奥运会,将中国倡导多年的“和谐世界”理念向全世界表达了出来。这无论从外交还是内政来说,都表明中国已然上升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谋求融入国际社会,加入各种国际组织,而北京奥运会则表明,中国不仅是个成功的参与者,也是一个合格的组织者。过去被动的、被组织的角色发生了转移,是一个大国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节点。通过这次奥运会,中国更有信心,懂得了作为一个大国应当如何与国际社会往来和互动。
当然,也必须看到,西方虽然接受了中国崛起的事实,但也要理解他们对中国发展不确定性的疑虑。西方政治人物在和中国互动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国内选民的需要外,还要受中西间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政治体系以及不同发展模式的影响。很多差别都会令西方困惑。既然中国已经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国向哪个方向发展还将持续影响世界秩序,那么在和国际互动过程中,出现不同的意见和忧虑都应当视为是正常的。(作者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