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中国举重选手陈燮霞在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决赛中气势如虹,以总成绩212公斤打破奥运会记录,力压各路群芳获得冠军,为中国军团斩获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
8月9日上午,中国举重选手陈燮霞在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决赛中气势如虹,以总成绩212公斤打破奥运会记录,力压各路群芳获得冠军,为中国军团斩获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
练了16年的举重,之前的14年默默无闻,曾两度考虑退役,直至2006年拿到全国冠军,陈燮霞才逐渐被人关注,2007年打破世界纪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金……16年的坚持,陈燮霞终于取得了成功。当然,陈燮霞的天赋也非常惊人,据她父亲讲,她8岁的时候就能拉动300斤甘蔗!
五行缺火 取名“燮霞”
给陈燮霞起名字的时候,风水先生说她五行缺火,父亲就想到“燮”字,觉得这个字很适合她。燮霞很聪明,上学前父亲就教会她写自己的名字了,她从来没有埋怨过名字难写。有时去看病,医生都要她自己把名字写出来。陈燮霞从小显现出在力量方面的天赋,她父亲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力气还挺大的,8岁的时候试过拉动一辆装着300斤甘蔗的斗车。”
1992年,在番禺榄核村读小学三年级的陈燮霞被番禺业余体校的黎教练选中,进了体校训练。那时,体校每年的学费是230元,伙食费100元,另外还要给零花钱,陈父的家庭负担很沉重。当时陈家主要有十几亩地用作种甘蔗和水稻,再种些瓜菜到市场去卖,每年剩余下来的收入有5000元至6000元,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但陈爸爸觉得既然女儿被教练选中,就应该学下去,再苦也要坚持。
父亲的坚持助她成长
刚到番禺体校的时候,陈燮霞由父亲骑自行车送去,到周六再接回来,来回有几十里路。陈燮霞很懂事,一个月后她就自己搭公共汽车、再转摩托车回家了。妈妈担心女儿的身体,很舍不得送她去训练,经常偷偷哭。在体校训练多年,父亲也不允许母亲去看,怕她看到女儿辛苦心软受不了。在今年4月份的全国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上,陈燮霞一举夺冠。但在女儿比赛的时候,坐在电视机前的陈妈妈双腿就开始发抖。
陈燮霞刚开始练时浑身都痛,但不敢告诉父亲,回家只是抱着奶奶哭。为了鼓励她,父亲到商场给她买了一套128元的运动服。除了经济上很支持陈燮霞,父亲在精神上也给她很大鼓励。女儿从小离家,陈爸爸却并没有疏忽了与陈燮霞的沟通。在还没有电话之前,陈爸爸规定陈燮霞一个月至少要写一封信回家;有了电话之后,就规定每星期天都要打回来,“即使星期天有事不能打,星期一都要补回来。”陈爸爸也算是对女儿下了“军令状”。
准备买斤虾庆祝
1994年,陈燮霞被钟成灿教练选中,正式成为广州伟伦体校举重队队员。其间,陈燮霞到过广东省体育运动学校、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集训,后因个子小、成绩不出众被送回伟伦体校继续训练。陈燮霞在伟伦体校训练期间,陈父就要借钱供她训练了,前后共借了上万元。
1998年,八一举重队的教练高凯文到伟伦体校物色人才,钟成灿就向他推荐了并不起眼的陈燮霞,后经广东省体育局同意,陈燮霞正式成为八一举重队的队员。1999年7月1日,陈燮霞终于在八一队正式转正了,每月有175元补贴,不用家里寄钱了。2005年,家里房子装修她还给了父亲2万元。
对于陈燮霞的金牌,陈家人暂时还没有准备庆祝。“不会特别庆祝的了,最多就是加菜买斤虾回来,细妹中意食啊。”陈爸爸说。 特派记者 孟武斌 周维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