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奥运新闻
外交家吴建民:丝绸之路使中西文明相得益彰

2008年08月09日 09:52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8月8日晚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国家体育场举行开幕式,艺术家在美丽“画卷 ”上表演的“丝路”舞蹈。 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记者:在奥运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中,有一个章节叫“丝路”。敦煌的舞者在沙漠中舞蹈,然后水手用船桨组合成船形,与风浪搏斗。这一章表现了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您觉得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部分?

  吴建民:设计这一个章节很有意义,可以让人们回顾中华文明的历程。科学家认为,在15世纪以前,中国是世界科技创造发明的中心。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都走在世界前列。1405年到1433年,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率领60余艘船,27000多名海员,浩浩荡荡。当时中国的船队和造船技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郑和坐的船可以容纳1000多名海员。郑和下西洋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了30多个国家。

  我在法国的时候(注:吴建民曾任我国驻法大使),希拉克总统曾对我说:“世界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了解不多,对中华文化了解不多,这是不公平的。”世界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离不开中华文明!

  人类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也包括中华民族。回顾这段历史让人们感到,在看待今天世界变化的时候,决不能忽视中华民族的作用。

  同时,这里面还有一层含义,中华民族正在崛起,这是一种复兴。而且从中华文明这样一个脉络走来,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福音。

  记者:通过回顾也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吴建民:是的,中国文化有崇尚和谐的传统,中华民族的形成就是民族融和的过程。唐朝时,在中国朝廷做官的外国人达3000多人。只要接受中华文化,就是中国人,说明这种文化的包容性非常强。用外文讲:Liveandletlive;即“自己活下去,也让别人生存下去”。

  记者:您能具体谈一下陆上丝绸之路以及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吗?

  吴建民:首先,中国的四大发明是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世界各地,给人类文明以很大推动的。

  我去英国牛津大学参观时,当地人告诉我:中世纪时,牛津大学的图书馆要排队看书。因为没有纸,一些书是拿小羊皮做的,一本圣经就需要300张小羊皮。在这样的条件下,知识的积累和传承是多么困难!中国人在公元105年就发明了造纸术,使知识的传承变得容易。

  同时,外国的东西也被吸收进来,比如我们的音乐,还有瓷器上的花纹都吸收了西方文化元素。文化总是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相得益彰。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影响世界,也是世界影响中国的一种途径。

  一直到明成祖的时候,中国都是开放的。但是明朝在郑和下西洋后决定封海,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沉重代价。回顾这段历史,中国人可以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

  记者:您刚才谈到中华民族崇尚和谐,我们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吴建民: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同处地球村,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还要对当今世界的发展作出贡献。我们为世界发展提出一个目标,就是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这两个修饰语很好,和平是发展的前提;世界面临诸多问题,只有发展才能解决。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既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又与当今世界形势密切相关。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维持和平、促进各国人民和睦相处,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记者:我们举办奥运会在当代对外文化交流中起什么作用?

  吴建民:奥运会既是一个体育盛会,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观众为了奥林匹克而来,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贵贱。这是由奥林匹克运动所反映出来的、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

  随着奥运的来临,国际上对中国有各种各样的评论。这不奇怪,有些评论是因为其他国家对中国缺乏了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尽管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取代人和人之间的直接交流。真正来到中国,就会觉得中国人蛮友善的嘛!比如,很多外国运动员进驻奥运村之后,发现和过去听到的不一样。这就是文化交流的作用。

  所以,奥运会的好处是,中国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在这里平等交流,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世界,世界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其结果是文化交流推动共同进步。

  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为什么发展这么快?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文化交流,把中华文明包容性的优势发挥出来,别国的好东西、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我们都愿意接受。

  中国在逐渐走向繁荣,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外,中国文化也在影响世界。为什么世界各地都有汉语学院?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国人通过学习语言来了解中国文化。我认为,21世纪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文化。世界很需要这种包容的、崇尚和谐的文化。(本报北京8月9日电 记者张莹)

编辑:程娟】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日关注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