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香港奥运马术公司在沙田赛场举行记者会,让记者在赛场内了解采访赛事的场馆规则。首场奥运马术赛将在八月九日上午六点三十分开赛。 中新社发 洪少葵 摄
|
八月一日,香港奥运马术公司在沙田赛场举行记者会,让记者在赛场内了解采访赛事的场馆规则。首场奥运马术赛将在八月九日上午六点三十分开赛。 中新社发 洪少葵 摄
|
中新社香港八月五日电 题:赛马成为香港人不变的一种生活方式
中新社记者 晓萍 实习记者 章婷
在香港,人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独特景致:遍布香港便利店式的赛马会投注处、赛马日投注处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茶餐厅里手捧报纸研究马经的“马迷”们。赛马,如同香港闻名遐迩的有轨电车,虽然历史悠久,但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出现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
如今,香港回归已逾十载,“马照跑”是对香港原有生活方式维持不变的清晰写照。港人对赛马热情如火、与赛马关系密切,光靠形容也许不足以使人信服,不妨让以下几个数据来“说说话”。
目前,香港每个赛马日大约有一百二十万人观看并下注,每年举行的国际赛马大赛,电视观众达到十亿人次。赛马会是香港单一机构上税最高的,马会每年创造的生产总值大约占全港的百分之一点三。香港赛马会公布的二零零六至二零零七年度的主要业务数字显示:该年度赛马的投注额为六百四十亿港元。入场观赛人数达一百九十二万人次,大约占香港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还不包括那些不去赛马现场、用电话和上网投注的马迷。
赛马成为香港人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香港的赛马运动始于一八四一年。当年,英国人刚抵达,便疏通清理在跑马地的一片疟疾为患的沼泽作开辟马场之用。一八四五年,香港有史以来的首次赛事日便在此举行。
香港赛马会于一八八四年成立,那时,并没有华人会员,处于英国人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香港赛马在那时被认为是一项贵族运动,因为,一开始投注,最起码是港币五元,而当时的五元相当于现在的五百元。这么大的“最低投注额”是普通百姓玩不起的,所以,平民们即便是进了马场,也只有观看的份。
直到二十世纪初期,赛马逐渐变得平民化,赛事的投注额才逐渐为一般人所接受,成为不少市民的日常消遣。在赛事发展初期,跑马地马场每年只办一次赛马,叫做“周年大赛马”,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周年大赛是一年一度的盛事,马迷们都会准备好体力和金钱上“赛场”。
赛马活动发展至今,早已不是每年举行一次赛事的规模,因为这远远满足不了港人参与赛马活动的需要。如今,一个星期通常有两天的赛马日,星期三和星期六、日中的一天,此外,遇上重要节日如国庆节,也会举行国庆杯的赛事。每逢赛马日,沙田和跑马地的两个赛马场,人流如织,喊声如雷。为自己投注的马匹“惊声尖叫”是香港人百年不变的传统。
这样算来,香港的赛马活动已经有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这一百六十多年来,赛马活动不但没有消逝,反而是不断地发展着,成为了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赛马场为了满足马迷的需求,几经扩建,但一遇赛马日,仍是场场爆满。如果提及知名马匹的名字,相信市民大众即使不是马迷也会对它们的名字耳熟能详,例如七十年代的“禄怡”,八十年代的“同德”,九十代的“翠河”等。
此外,香港赛马会除了一直致力于香港赛马的发展,还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马会以非牟利模式经营,将所得盈余拨捐慈善,这也令不计其数的香港市民受惠。回归逾十年,作为世界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香港赛马会捐款已逾一百亿港元;作为香港十大雇主之一,赛马会聘用的全职及兼职雇员人数超过二点四万人,这些数字都在诉说着马会的“辉煌”。
正如香港赛马会行政总裁应加柏所言,香港马会与港人生活愈来愈密切。有独立调查显示,约有三成港人或其家人曾使用及参与马会资助的慈善、社区项目及设施。
赛马已伴随港人走过一个多世纪,带给港人的不仅仅是乐趣和刺激,还有更多寓于乐趣和刺激之外的东西,因为赛马已经成为了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奥运马术比赛即将在香港举行,虽然此“赛马”不同彼“赛马”;但港人观赛的热情一样高涨,香港这个“马运之都”正整装待发,迎接全世界的关注。(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