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个群众性的东西”
新中国的体育运动是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步发展起来的。在与外国友人的谈话中,邓小平说:“过去西方有人称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中国的体育过去很差,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才开始的。现在的体育,可以说完全是开始,开始搞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毛主席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也可以说是个群众运动,体育是个群众性的东西。”
如何看待和处理胜负关系,是体育比赛经常碰到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开始的时候成绩差一点,但以后会逐步提高的。我们都打过仗,打了一些败仗后才取得胜利。现在水平高的运动员也是经过输了多少次以后,才达到这样水平的。”“不要怕输,输了也没有关系,好好训练,主要是鼓足劲,打球越怕输越输,从信心上就输定了。心理状态不好,越怕输越输。”
张宝忠深感邓小平是用军事家的眼光来看体育比赛,不大受比分影响。“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足球不一定进球多就是有水平,不进球也好看。我们输球,是水平跟人家不在一个台阶上,其实咱们队员都努力了,踢得还是不错的’。还有一次,我们赢了一个挺有名的外国球队,大家都挺高兴。小平同志不那么看。他说,人家的主力都没来,来的都不是一流选手。”
张百发回忆说:“北京亚运会上,小平同志看到排球决赛现场有‘中国必胜’的横幅。他专门让人给我打电话,让把这个横幅摘下来,并且说‘中国是一个大国,总是中国必胜,不好’。”
1985年,邓小平提出“中国足球要搞上去,要从娃娃和少年抓起”。1992年,邓小平看电视转播成都乒乓球大奖赛,中国队17岁的刘国梁打败外国名将。他说:“是个好苗子,真让人高兴。”
这些话语无不显示出小平同志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一贯作风。
“我们一定要上去,我们一定能上去”
邓小平倡导发展体育事业,主张“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是党和国家体育方针的主要制定者之一。邓小平关注赛场风云,坚持健身锻炼,又与普通球迷或体育爱好者并无两样。
看足球比赛是小平同志毕生的爱好。张宝忠说:“很多人以为小平同志1977年重新工作后第一次露面,是7月30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主席台上看足球比赛,其实那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我陪他去球场,为了不惊动观众,在只能容纳三个人的转播室里,工作人员给我们腾出了两个位子。小平同志喜欢足球是出了名的。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年过八旬的邓小平创造了自己作为球迷的一项纪录,52场比赛一场没落,全都看了,连晚上看不了的比赛都要录下来,第二天补看,而且不许先告诉他结果。”
邓小平对体育运动身体力行,并坚持着自己的锻炼方式——散步、做操、游泳、打桥牌。即便“文革”中在江西将军楼那段与世隔绝的岁月里,每天黄昏落日之前,他都会十分规律地围着小小的院子散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红色的砂石地被他踏出了一条白色的小路。
1978年,保健医生郭勤英来到邓小平身边工作,每天早上陪着小平同志在周长188米的院子里散步。邓小平默默计数,一定走上18圈,风雨无阻。后来年纪大了,减到12圈。看到工作人员走里圈,他坚持走外圈,还幽默地说:“你们偷工减料啊!”
“智者乐水”,邓小平的一生几乎都与波峰浪谷有不解之缘。“他不喜欢在游泳池,只喜欢在大海里游泳。每到北戴河他就要下水,还特别喜欢下雨的时候游泳,浪越大越往里面钻,身体好的时候一气能游一个多小时。”张宝忠记得,随着邓小平年龄增大,水温达到22摄氏度,工作人员才允许他下海游泳。“有时候小平同志询问水温,我们谎称只有20度,他经常会质疑,‘不可能吧,这么好的天气,只有20度?’后来,工作人员限制他一次只能游40分钟,到了时间,就有人在岸上摇旗提醒,可他总说‘摇早了,摇早了’。”
打桥牌是邓小平20世纪50年代在四川学会的,此后一直是他的一大爱好,更成为暮年寄情之所在。郭勤英说:“小平同志曾经讲过,‘能游泳说明我的身体还行,能打牌说明我的脑子还有用’。”
1979年7月,邓小平到黄山视察。张宝忠说,“那次,我们已经准备了滑竿,可他一定要步行上去。”邓小平手拄登山拐杖,精神饱满,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一步一步攀登而上,一路上还给大家打气。“气可鼓不可泄,我们一定要上去,我们一定能上去”,小平同志坚定的话语给了大家力量和希望。
1989年11月退休以后,邓小平选择了一种更安静的健身方式──做操。他自创的“小平式”保健操,扩胸、伸腿、舒筋骨,一招一式编排得很科学。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