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如约而至,“水立方”梦幻般的蓝色在雨中更加美丽。 中新社发 筱诗雨 摄
|
春雨如约而至,“水立方”梦幻般的蓝色在雨中更加美丽。 中新社发 筱诗雨 摄
|
为迎接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需新建或改建的体育场馆有36个,训练场馆60个。在近百个场馆中,最引入注目的莫过于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两个标志性建筑了。它们一个是形如鸟巢的国家体育场;而另一个则是因外观方正、冰晶亮丽而被誉为“水立方”的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是唯一由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捐建的奥运场馆,它凝聚着海外赤子的一片深情。
“在商言商”固然是华商的传统,不过“爱国不落后人”和“取诸社会用诸社会”更是他们处世的理念。许多人在捐赠上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例如香港金利来董事局主席、泰国归侨曾宪梓先生捐1000万元人民币,金光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印尼华人黄志源先生捐1亿元人民币,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主席陈江和先生捐500万美元。
为了加强协调,北京市侨务办公室设置了专门的委员会,并建立相关网站。捐款中,除了知名的企业家和社会名流之外,更多的则是遍布世界各地的普通华侨华人。
北京港澳台侨同胞共建北京奥运场馆委员会收到的第一笔捐款,来自祖籍湖南的日本华人记者欧阳乐耕。欧阳先生陪患癌症的父亲回中国治病。2003年7月15日晚,北京市侨办在北京饭店举行为奥运场馆捐款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会后,欧阳先生马上找到市侨办的乔卫主任,将自己扣除医药费和差旅费剩余的1000美元全盘捐出,从而拉开了捐款建馆的大幕。
菲律宾菲华体育总会在得到消息短短的一个半月内,就组织1000余名华侨华人参加捐款。缅甸一个华人大家庭47口人捐款4700美元,平均每人100美元。这在缅甸是个不小的数目。早在2003年底,美国南加州多个华人社团就联合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捐款事宜。在美国各地,参加这项活动的华人,不仅有大人而且有小孩。芝加哥中文学校的150名小朋友每人捐5美元。钱虽然不多,但也表达了他们的一份心意。巴拿马虽然还未与中国建交,但那里的侨团从互联网得到消息后,即组织200多名侨胞捐款。远在南非、毛里求斯的华侨华人也积极行动起来。欧洲的捐款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当北京侨界春节慰问团访欧时,当地侨胞踊跃进行现场捐款。澳大利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林辉源先生个人捐10万美元,他女儿还与60名华人共同捐出14150美元。许多感人的事情在这篇短文中无法一一陈述。
经过4年多的建设,2008年1月28日国家游泳中心竣工并交付使用。至此,这个奥运标志性的场馆,共收到101个国家和地区35万多名港澳台侨同胞的捐款,折合人民币高达8.5亿元。(潭江)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