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纠纷成"天然气战争" 俄白"亲兄弟明算账"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债务纠纷成"天然气战争" 俄白"亲兄弟明算账"
2010年06月24日 13:47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俄气”)总裁米勒23日宣布,对白俄罗斯的天然气日供应量再减30%,至此削减比例已提至60%。俄气3天内三次减少对白俄罗斯天然气供应量,使俄白间的债务纠纷逐步演变成一场“天然气战争”。

  这场似乎完全可以避免的经济纠纷何以愈演愈烈,演变到两个联盟国家“翻脸”的地步?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俄白关系中务实因素增多,俄奉行本国利益优先原则,在经济利益问题上对白不再那么“优待”,而是逐步采取“亲兄弟明算账”的做法。

  “天然气战争”

  5月16日,俄气突然宣布,由于白俄罗斯今年拒绝按照合同规定的每千立方米169.22美元价格购买俄天然气,只按照去年150美元价格付账,一季度白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公司共拖欠俄气1.37亿美元债务。进入6月,俄气宣布,加上4月份的欠债,白方拖欠债务已达1.92亿美元。6月15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听取了俄气总裁米勒的有关汇报后,向白发出了五天之内还债的“最后通牒”。

  6月21日,五天期满,由于白方并无还债举动,俄气宣布自当天起将对白天然气日供应量减少15%,即700万立方米。22日,俄气将削减量提高到30%,23日,继续将这一比例升至60%。

  白方也毫不示弱,总统卢卡申科22日在明斯克会见到访的俄外长拉夫罗夫时指出,由于俄方拖欠白方2.6亿美元天然气过境运输费用,他已责成白有关部门关闭俄天然气经白境内通往中东欧国家的通道,直至俄方偿还有关债务。

  对此,俄方承认尚未向白方交付过境运输费,但强调这是白方没有签署相关文件所致。并表示,正在制定绕开白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方案,其中包括通过乌克兰增加向欧洲供气。

  深层经济矛盾作祟

  一场互相欠债、似乎完全可以避免的经济纠纷何以愈演愈烈?分析人士认为,这其中有深刻而复杂的经济和政治原因。就短期原因而言,俄罗斯选择此时“为难”白俄罗斯,根源在于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问题。

  根据计划,三国关税同盟将于7月1日正式启动。但由于俄白在石油产品出口关税问题上意见相左,加上双方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也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白议会至今没有通过关税同盟相关法律,三国关税同盟恐难如期启动。虽然俄方放言,可与哈萨克斯坦建立关税同盟,但如果真的缺少白俄罗斯,对积极推动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俄罗斯来说不啻为一场失败。分析人士认为,俄此时抛出天然气债务问题,旨在迫使白在关税同盟问题上做出让步。

  就长期因素来看,此次天然气危机源于两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利益之争,是两国长期经济关系不顺畅的一次集中反映。曾几何时,俄白两国曾保持良好的经济和政治合作关系:从建立海关联盟到缔结俄白联盟,再到宣布建设“俄白联盟国家”,白俄罗斯与俄罗斯树立了独联体国家一体化的“样板”。两国一体化进程看似平稳发展,实际上暗流涌动、摩擦不断。2006年年底,双方曾经爆发天然气价格之争。白俄罗斯米泽斯科研中心主任罗曼丘克认为,俄白从那时起进入贸易“冷战”期。此后,两国在糖、肉、石油、牛奶等商品贸易领域多次发生纠纷。而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的日子都不好过,俄白两国在经济利益方面更是互不相让。

  俄白政治分歧显露

  俄白关系难以顺畅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两国联盟关系存在不同理解、在国际政治问题上的立场有差异。白俄罗斯认为自己是俄罗斯的西部屏障,充当了俄罗斯的“盾牌”,牺牲部分主权和利益换取了俄罗斯的安全,因此理应得到补偿。俄方认可屏障之说,但同时指出俄向白提供安全保护,承担了白大部分防备预算,两国结盟是共赢之事,不存在谁欠谁的问题;俄在经济上对白已经颇为照顾,白方不应“得寸进尺”。

  俄舆论认为,最近一个时期,俄与西方关系“重启”,白俄罗斯在莫斯科眼中的战略地位下降,也是俄不再优待白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近年来,俄白两国领导人在国际政治问题上出现的分歧增多。俄白双方在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等问题上立场就不尽一致。有媒体指出,俄白天然气危机只是两国紧张关系在经济领域的一次体现。

  对于此次纠纷,俄舆论普遍认为,由于俄白一体化合作基础深厚,白对俄经济上依赖性大,而俄罗斯从政治上考虑,也不愿与白公开决裂,因此危机应该能够在短期内得以解决。但即便此次纠纷得到化解,其对俄白关系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