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继续升温 各地筹划地方补贴新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新能源汽车继续升温 各地筹划地方补贴新政
2010年06月08日 09:3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继中央五部委推出《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明确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各项补贴和扶持政策之后,五大试点城市不约而同地开始积极筹划地方补贴政策。除深圳已经公布将给予两万元的地方补贴之外,上海正在计划拿出不高于车价20%的补贴,减免相关费用,以及鼓励政府部门采购等一系列扶持措施。而杭州、合肥、长春都将在近期推出其相关补贴政策。

  新能源汽车热再度燃起!随着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国进入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补贴元年。记者获悉,五大试点城市正在积极筹备地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少城市正在积极申请、以成为第二批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

  继本报率先报道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5月底出台后,财政部等4部委于5月31日证实这一消息,并连发三文力推中国新能源汽车、节能汽车发展。按照《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和合肥等5个城市跻身首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名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可一次性获得中央财政6万元补贴。该办法自6月1日起实施。

  记者获悉,5大入选城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新能源汽车扶持细则。细则中将包括如下内容,2010-2012年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模、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商业模式创新、改善消费和使用环境等。五个城市的经委工作人员表示,地方出新政的依据是《通知》的规定,“新能源汽车推广期间,国家及地方财政将予以补贴”。

  打响地方补贴第一炮的为深圳市。在中央出台扶持政策的当日,深圳市发改委与该市市场监管局就率先公布了地方补贴细则。在《深圳市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中透露,针对购买相关指定新能源汽车且上深圳牌照的消费者,将在中央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地方再增加2万元。据此,深圳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享受最高8万元的补贴。

  而上海市发改委正牵头制订上海新能源车补贴细则,预计三季度将正式对外发布。据知情人士透露,与其他城市强调经济刺激不同,上海市将兼顾经济补贴和精神奖励。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征求意见稿中曾指出经济补贴的方式,如对购买新能源车的私人消费者都给予不超过车价20%的一次性补贴,且免征上海市的贷款道路通行费,并能享受到便利上汽车牌照甚至低价得到上海牌照。精神奖励则表现为“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进入公交车等专用车道,可减少交通拥堵带来的烦恼”。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内部会议上指出,计划“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政府采购力度,对经认定纳入《上海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同时纳入《上海市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实施政府优先采购,并逐年扩大采购规模。”此外,上海市“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并积极支持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单位申请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

  入选的黑马城市杭州,也正在组织专家制定相关政策。杭州市经委负责人对外表示,杭州市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制订配套措施,以确定地方补贴的额度及方式。此前,杭州市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主要体现在企业层面。2010年,杭州市财政已经安排了2000万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项资金,用以扶持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企业。此外,合肥、长春市主管部门也将于近期推出地方扶持细则。

  另据了解,一些落选的城市及第二批进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试点城市正在积极申报第二批购车补贴试点。财政部公布的《关于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显示,在现有13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将增加天津、海口、郑州、厦门、苏州、唐山、广州等7个试点城市。目前,湖北武汉、重庆、安徽芜湖市、广州市、天津均明确表示正在积极准备中。一位地方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业发展的方向,早一点加入第二批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城市名单,当地汽车企业就多一份成功的把握。

  上海汽车、一汽海马等多家企业工作人员表示,尽管短期内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有限,但《通知》的推动作用还是相当明显,最高6万元的补贴令售价较低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受益较大。扣除地方及中央财政补贴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差价大幅缩小。(记者 吴琼)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