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哥本哈根承诺”背后的万亿机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节能环保:“哥本哈根承诺”背后的万亿机会
2010年06月07日 11: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2010年的股市中,合同能源、新能源、智能电网都是炙手可热的主题词,然而其实,这都属于一个大的主题——节能环保。中国节能环保的市场空间有多大,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承诺可能带来多少投资机会?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变化又和这样的投资机会有什么联系?本期我们邀请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黄义志共话节能环保的主题。

  问:节能和环保,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人们生活方式实实在在的转变,更是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的庄严承诺。这样大的主题之下,投资的机遇到底有多大?

  黄义志:节能环保主题背后的机遇是非常大的,蕴含着都是数以万亿的产业机会和市场机会。我们知道,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承诺可以量化的是两条:“争取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二、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两者都非常难达到的目标,也需要非常大的投资才能做到。

  举个例子,十一五规划的十大工业节能工程的投资是6000个亿。建筑节能目标要达到也需要投资6000个亿,而为了达到非化石能源占比的目标,我国未来必须大规模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等各类新能源,每年的投资预估也需要至少5000亿人民币。这还没有包括产业链带动后的市场价值。

  问:政策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是非常关键的,在你们看来,其中有没有什么重要的节点值得关注?

  黄义志:政策方面的进展可以说是层层递进,不断推进,这也是我看好节能环保主题的重要原因。从具体事件看,十一五规划中(今年是最后一年)曾经提到出两个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从目前看,单位能耗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预计今年政策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

  另外,直到2020年,我国的节能任务完成都堪称任重道远。政策方面的决心也越来越明显。2006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明确,对各级政府的节能工作实行问责制。2007年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的通知中表示,各地区节能目标责任考评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政策态度非常坚决。

  问:那么在目前节能环保方面,你们更看好什么子行业和主题呢?

  黄义志:具体来说,我们认为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在装备业方面可能会有9个相关子行业最值得关注。它们包括,智能电网、国防军工、电力电子、核电、高铁、新型发电设备(IGCC)和城市固废处理行业、新能源汽车、品牌家纺和户外用品、三网合一等等。

  比如电力电子,为了达到电力更安全、有效的输送,未来可能给相关的高压变频器行业提供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再比如城市固废处理,其实就是老百姓身边相关的垃圾和电子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这些生活问题,最终必须解决。而它的解决过程很可能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产业。

  问:从目前看,环保节能对于政策支持依赖度比较大,很多也是新行业、新经济,产业的盈利前景也不是很明晰,这方面交银施罗德团队如何把握投资风险?

  黄义志:客观上,环保节能对应的子行业非常繁多,尤其新行业众多。因此,这要求我们学的更多更快、调研的更勤快,领先于市场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只有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才能使得我们在把握标的方面有更多获得。

  另外,在投资有巨大成长空间和不确定性的标的时,我们更多的考虑把握在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有竞争力的公司,同时也希望相关公司其新业务机会和老业务业绩回报能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平衡。

  问:如果让你展望未来10~20年,你最看好的行业和主题是什么?

  黄义志:我相信“五张网”,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经济水平影响会非常巨大。

  首先是一张高速铁路的大网:每公里 200-300公里的速度,把中国城市之间的距离缩得很小;其次是一张智能电网,达到用电信息收集和多种能源的合理调配;第三是“三网合一”的这张网,它包括通讯网、物联网、甚至电网,这张网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促进了在线消费;然后是新能源的网,包括新源发电,储能电站,和充电站等网点遍布全国成为老百姓最熟悉的网络。最后是数字化地球的那张网。(周宏)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