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纷纷上马、上路的新能源汽车,有多少是真正低碳的?答案是:没有一辆。
15日,在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0中国低碳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作“新能源发展展望”主题演讲时称:“目前所有的新能源汽车,没有一辆是低碳的。必须寻找到新的技术路线才能生产出低碳汽车来。”
李俊峰说,无论是燃料电池的、生物汽油的,还是电动汽车的,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都还做不到低碳,他告诫有些企业,“不能以发展低碳的名义做高碳”。
新能源行业研究员、中国投资咨询网顾问李胜茂认为,假如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与相对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相结合,那么它将沦为一部分企业骗取国家补贴的便利途径。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在上述同一个论坛上说:“由于排放问题和低碳问题,汽车成了矛盾的焦点。作为汽车业界的人士,我们不希望成为第二个房地产,成为众矢之的。”
“时髦”新能源汽车
目前,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了国内汽车业界的“时髦”。
2009年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联合发文宣布大力扶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由此掀起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浪潮。在此之前,中国新能源轿车市场还是一片沉寂。本土汽车公司仅比亚迪宣称将进入电动车领域,但该公司并未在市场上投放纯电动车。丰田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几乎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几乎是一夜之间,普锐斯代表的混合动力技术便成为鸡肋,进行纯电动车的研发成为全国汽车公司的风尚。不完全统计显示,国内宣称获得纯电动轿车技术的整车公司达40家以上,数量远远超过日本和美国。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应用达50万辆以上;电动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汽车,不同程度的混合动力汽车比例达到年产量的30%以上;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车平均单车油耗下降3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李胜茂14日发表文章称:“截至目前,相关部门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中,国内几乎所有的主要汽车厂商都有新能源汽车上榜,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超过100个。”
李胜茂纳闷,“难道国内已经有这么多企业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他说,显然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是在炒作新能源汽车概念。
从1991年就开始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电动汽车技术”专项研究的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现在只是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夜,但大部分的技术条件还不具备。”
“低碳”的路还很长
方驰承认:“这么多年,我们在电动车的关键技术上还没有革命性的突破,新材料、新工艺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方向。”他说,目前即便是从行业标准来看,跨国汽车公司也面临着如何降低单位车辆的碳排放问题。
15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资源与环境处处长徐俊也表示,作为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肯定是要做的,但目前确实有一些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比如燃料电池方面的问题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也承认,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高端技术尚有一定差距,产品缺乏充分试验验证与改进。
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车最大的问题是原创技术缺乏,我们并没有获得很多原创技术,但吹得很高。”
2009年,国内有20多家整车公司先后宣布成功研制纯电动轿车,数量超过了全球最早从事电动车研发的日本。国内一家民营汽车公司高层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该公司研制的所谓纯电动轿车,是30个人的研发团队在2个月里通过购买其他公司部件组装而成,总花费不超过500万元。但如此的结果,却迎合了绿色节能的概念,使公司一方面增加美誉度,另一方面还能得到政府专项资金补贴。
有消息称,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具体实施细则有望在本月底公布。不过,业界对细则应包含的内容分歧较大。 章轲 唐柳杨
参与互动(0) | 【编辑:梁丽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