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显示,我国“碳减排”正在加速从口号落实到政策,甚至凝结为法律。由此看来,对于广大工业企业来说,践行碳减排宜早不宜迟。然而,除了政策鼓励之外,还需要一剂猛药——建立自愿减排市场,从经济角度真正启动企业的碳减排热情。
日前,江西省正式发文将在全省工业企业中开展节能自愿协议试点,这是继山东、上海、福建、江苏等地后,中国又一省份推行和应用节能自愿协议以降低碳排放。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已经着手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工业企业践行碳减排。
然而,从已公布自愿节能措施的省份来看,多数集中在中东部沿海省份,因此调动重工业集中的西北省份推进自愿节能减排很有必要。目前参与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的自愿减排企业中,中石油、中铝等央企占多数比例,五大电力集团也活跃在国际间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并有望在国内的自愿减排市场中占据主导。但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其自愿减排的能力和动力都要逊色不少。
在不少企业看来,自觉承担碳减排责任意味着成本单向增加,而履行碳减排之后的“红利”尚不能立刻兑现,由此对碳减排的认识和践行积极性不太高。有专家认为,我国未来一旦向世界承诺碳减排数额,国内企业如果现在购买了自愿碳减排量,那么就相应减少了以后强制碳减排的数量,相当于买了一份远期合约。
事实上,企业为碳减排“未雨绸缪”的动力不足,与我国自愿减排市场和交易规则尚未成型有直接关系。与此相对应,不少从事节能环保或新能源行业的企业也在困惑,自身的低排放优势如何能够对公司形成收益?这一切都有待于全国自愿减排市场和碳交易机制的早日建立,从而为碳排放的供方和需方建立交易的平台,同时带动金融机构广泛参与支持企业减排的积极性。
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自愿减排市场已经日臻成熟,并成为推动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政策工具。相比之下,我国对自愿减排的探索和鼓励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方向已明确且不可逆转。
加上众多金融机构已经在信贷投放领域遵循“鼓励低排放、限制高耗能”的宗旨,碳排放领域的政策绳索正越收越紧。这种形势下,企业未来最终可能不是在竞争中倒下,而是率先在碳排放这一指标上被卡死。
然而,对于欠发达省份的企业及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成本的小幅增加可能明显影响到企业利润或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有的企业对于碳减排尚持观望,有的则是有心无力。事实上,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
除了地方政府释放出推进“碳减排”的信号外,国家层面的自愿减排措施也正在由发改委制定,有望于近期出台,加上此前国务院再次强调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众多政策合力必将对我国的工业结构带来深刻的变革。
为激励企业践行碳减排,及早建立全国自愿碳减排市场势在必行,政府还应并辅以信贷、行政、法律政策,从生产、消费、监管多个环节促使企业实现碳减排,特别要在信贷等领域对中小企业的碳减排予以相应支持和鼓励。(记者 邢佰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