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北京六里屯、江苏吴江、武汉盘龙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所到之处,都备受争议,甚至出现了地方政府与民众因此而对立的情况。这些风波背后,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垃圾围城”困局的体现,中国一些发达城市甚至已经或将要出现垃圾无处可填的窘境,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实属无奈之举。
常见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发电。前两种因为占地多,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正在逐渐减少使用;而焚烧发电占地少、减容明显,还能贡献热力、电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但是二次污染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一个逐渐接纳了“以人为本”思想的社会,周边居民对生存环境恶化的忧虑,对生存权、健康权的捍卫行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已经建成的广州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欧洲先进技术,但在媒体和居民轮番去现场调查时发现:那里一开炉,周围几公里都散发臭气,地下水已经被污染。根据附近居民的反映,垃圾发电厂开炉后,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发病率上升。这些状况与在欧洲、日本的人与电厂和谐相处的状况迥异。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后果呢?
中国的大中城市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垃圾回收和分类处理系统,日本70%的一般垃圾都会被回收利用,中国所有的垃圾只是进行极为简单的分类后,就直接填埋或送往焚烧电厂,许多废气正是由于垃圾中未完全分离的塑料类制品燃烧产生的。在一个基本垃圾分类体系都还没有建立的时候,为了消灭垃圾而制造更危险的污染属于本末倒置。
中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解决一个问题,衍生多个问题的老路。而应该系统地看待垃圾这个问题,不能只顾焚烧项目,减少垃圾容量,不顾中间的回收和分类处理环节。否则即使项目引进了,也只能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记者施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