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巨头“逼宫”调油价 炼厂开工率创历史次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两巨头“逼宫”调油价 炼厂开工率创历史次高
2010年04月13日 09:11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虽然,国内成品油还没有调价,但中石油、中石化连续推高国内成品油批发价格直接刺激了国内炼厂开工率的回升,并触及历史次高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4月12日采访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两大油企在市场调价预期强劲的情况下,突袭上调油价,已有逼宫调价态势。虽然原油成本压力渐增,炼油利润处于回落,不过在国际油价达到130美元/桶之前,炼厂仍可保有小幅炼油毛利。

  两巨头“逼宫”发改委调价

  4月1日起,中石油和中石化双双上调汽柴油大区调拨价。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认为,两大油企在市场调价预期强劲的情况下,突袭上调大区调拨价,逼宫调价态势已然是“司马昭之心”。

  “由于进入4月后,国内原油结算价将比前月上涨200余元,若不调整出厂价,炼油盈利将持平或略显亏损。”陈晴说道。据息旺能源统计,截至4月6日,国内主营炼厂炼油毛利触顶回落。

  廖凯舜分析,4月份原油成本同比上升5%~6%,而受国际市场利多气氛鼓动,产品综合收入环比两周前涨幅则在3%左右,不及原油涨幅。

  最近两周以来,汽柴油出厂价仍然纹丝未动,仅石脑油出厂价大幅攀升。批发市场上,液化气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其他油品涨幅平淡。

  此外,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将加大未来两大巨头炼厂的成本压力,而发改委一旦上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后,早前囤货可能有一定抛压,导致炼油利润继续回落。

  炼厂开工率全线反弹

  截至4月8日,合计一次加工能力2.54亿吨/年的21家样本炼厂中,各地开工率较3月下旬全线普涨,国内主要炼厂开工率全线升至86.75%,环比两周前回升7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同期高出9.5个百分点。

  自息旺能源记录显示,目前国内主要炼厂开工率已经达到历史次高,上次峰值出现在2007年7~8月间,开工率一度达到87%以上。

  中石化炼厂一位人士认为,当下成品油涨价对于炼厂开工的影响将会很明显。山东地炼正处于集中复工期,如成品油销售收入增加,则复工的速度和负荷会加速上升,两大公司炼厂方面,前期减产的中石油北方厂家开工率可能提升,中石化炼厂的一些非计划检修也可能取消。常减压装置的开工负荷增加后重质产品的产量将相应增多。

  4月上旬,中石化镇海炼化、广州石化装置计划或者非计划检修结束,加工量恢复20%~30%;齐鲁石化新建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开始出力,推高开工率水平。

  此外,各家炼厂加工积极性持续,加工负荷几乎全面推高,令总体加工量急升至历史次高水平。数据显示,5月份检修预计有所增加,届时开工率有望回落。

  分析员廖凯舜说,当前成品油涨价将带来连锁反应,势必提升炼厂装置开工率,石油焦产量后期或有增加。中石化人士则称,目前沥青价格仍然高于石油焦,从经济性上选择,如果渣油增产,炼厂多产沥青的可能性更大。

  调价幅度或有所控制

  “《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当国际油价处于80美元至130美元之间时,国内油价调整将‘扣减利润’。”陈晴说道,“那么在当下水平的国际油价区间内,国内油价应如何调整,成为关注重点。”不过,廖凯舜认为,从整个炼化以及批发和零售来看,国际油价在达到130美元/桶之前,炼厂应仍能保有小幅炼油毛利。

  息旺能源最新核算显示,以市场价计算,4月初中国加工大庆原油的炼厂毛利在555元/吨 (合10.99美元/桶),环比两周前回落24元/吨(合0.49美元/桶),加工阿曼原油的炼油毛利在927元/吨(合18.23美元/桶),环比两周前回落70元/吨(合1.37美元/桶)。

  截至4月8日,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为6.04%。陈晴预计,调价势必会加大企业的用油成本,或将带动国内CPI继续上行,因此,国家可能仍以满足炼油不亏损为前提,并综合考虑CPI指数,调幅会有所控制。

  涨价预期拉动原油进口

  在预期上调但 “靴子久不落地”的对峙态势下,国内原油进口量大增,据北京海关昨天发布的第一季度北京地区外贸进出口数据,今年1~3月北京地区进口原油4658万吨,价值257.4亿美元,增长1.6倍,进口规模占同期北京地区进口总值的近一半。

  卓创资讯首席石油分析师刘峰认为,原油进口量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国际油价上涨预期较高,国际油价处于持续上涨通道;二是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上涨箭在弦上,加大了国内炼油企业囤积原油的力度。他分析,目前国际上对于原油价格的普遍预期约为100美元每桶,“较高的零售涨价预期不仅增加了进口数量,甚至使国内部分成品油批发价格已高于国际上的三地价格。”喻春来 宛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