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品油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改变。
根据新华社近日发布的库存数据,2月末中国成品油库存(汽煤柴)1968万吨,比1月末增加190万吨,增幅10.7%;其中,汽油库存638万吨,下降3.8%;柴油库存1153万吨,增加21%,煤油库存177万吨,增加9.3%。
这是两大石油巨头成品油库存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上涨。对于一度严重缺油的中国成品油市场来说,此种情况是极少见的。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成品油高库存”,正在成为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的常态。
事实上,成品油过剩的苗头早已显现。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国内成品油市场早在2008年10月份开始,就由往年的供小于求步入供过于求阶段。2009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2.21亿吨,产量2.27亿吨左右,实际过剩产能近600万吨。
此种情况在2010年得以延续。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近日表示,今年国内成品油市场或仍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消费需求增速放缓,是造成成品油市场产能过剩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炼油能力的相对过剩造成的。”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助理主任郭海涛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以广东为例,2009年以来,广东成品油供应就不仅告别了“缺油”局面,而且库存还呈递增趋势。数据显示,自2008年11月份以来,广东省成品油日均库存量一直保持90万吨的高水平,可保障全省15天的使用量。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需求量有所下降;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原因是,2009年下半年,随着中海油惠州炼厂的正式投产,7月份起全省库存量逐步上扬,至11月份达到了120.77万吨,库存量达到了20天以上的历史高位。
广东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在需求增长放缓的情况下,2009年,中国共建成有广东惠州、福建、独山子、天津等大型炼油装置,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万吨/年。在未来两年,我国建成投产的炼油能力将超过5000万吨。
在今年两会期间,多位来自国内大型炼厂的代表委员们表示,提高开工率以及扩大炼厂产能的原因是中国对成品油的需求将随经济复苏而增加。但眼下,业内人士却开始担忧,这些雄心勃勃的炼油扩产计划,可能会带来新的麻烦。
我国的炼油能力大约是4亿吨,加工能力已经居世界第二位。“可以说,我国的炼油能力是有一定富裕的”,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曹晓希表示,应该考虑今后的需求增长和生产能力的增长相匹配。由于现在的经济不景气,所以成品油的增长速度要低于往年,这有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董秀成指出,国内经济增长对成品油消费需求的增长可能会慢于炼油能力增长的速度,况且其他替代成品油的新能源快速发展必然在几年内逐渐发生作用,因此国内出现成品油市场饱和的风险变得越大越大。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表示,按成品油及下游需求预测,2015年全国炼油配套产能控制在5.6亿吨左右,成品油产量将达到3亿吨,自给率保证在95%以上。未来几年,我国炼油产能将继续释放,产能过剩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一方面国家应该在宏观上进行科学预测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应当加快储备设施建设,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增加成品油储备,尽快研究制定储备办法和制度。(记者 晏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