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店镇打虎亭镇娘娘庙煤矿,在2005年被定为单独保留矿井,老板韩永亮虽不用出钱兼并别的煤矿,但3000万元的技改资金让其头皮发炸:“2000万元的高利贷,每年的利息就好几百万”;2007年7月,娘娘庙煤矿因该矿越界开采221米,被新密国土局罚款38万元。
调查发现,多数煤老板认为此次煤改是“换汤不换药,即使重组也是各干各”;但亦有部分煤老板对兼并重组表示迷茫。
在他们看来,政府所定的集团控股51%一旦严格实施,他们将丧失煤矿的主导权。
牛店村第一煤矿的老板李为民说,在2005年,他的“友和煤矿”花了1000多万一次性买断了牛店村第一煤矿的股权;随后在政府要求下,李为民把以前的井筒全部作废,重新花了几千万搞技改,变以前的仓房式采煤为现在的正规臂式开采,“技改没搞完又让被人控股,下一步真不知道该咋办。”
新密市来集镇隆祥煤矿一副矿长说,“上一次煤炭整合还有后遗症,许多整合别矿的主体矿负债累累,无法向被整合方支付完全费用,至今还有一些煤老板到处上访。”而许多老板刚搞完采改,欠了别人一堆债务,现在又要被整合。
推进难题
3月10日,郑州煤炭局行业处要求新密市煤炭局交一份报表,要求把该市“年生产规模1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情况报上去,并填写大股东控股51%的情况。马遂昌憋了数日,无法上报。“我们这里就没有。”他说。
当地煤炭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所谓的8家地方国有煤矿组成的“新密煤业集团”,基本上是个空壳,麾下只有一个大磨岭基建矿,郑州市煤炭局并不承认;而另外两家民营煤炭集团“神和”、“豫能”,至今还在审批之中。
即使新密的3家地方煤炭集团能顺利成行,但是否有资金实力吞下众多小煤矿51%的股份,更是一个未知数。
要控股小煤矿51%,首先就要对小煤矿的资产予以评估。而国有大矿控股51%后的运行情况,当地媒体上一片赞扬。郑煤集团宣传部王治峰说,郑煤的托管和监督下的技改,给小煤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9年7月17日,郑煤在新密分公司桧树亭矿召开了“整合矿井管理现场观摩会”,李宅煤矿以前的老板马君在会上喊出口号:“跟着郑煤走,永远不回头!”
辅文1
一个小煤矿的煤改变迁
2003年退休后,河南省新密市退休干部王贾和一群朋友集资,花了几十万,在新密附近的登封市大冶镇弋湾村买下了一个3万吨规模的“盛华”煤矿。
煤矿原主人是个村干部。2003年夏天,河南省在平顶山市召开了全省煤矿专项治理整顿现场会,要求在2003年11月20日前,对所有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小煤矿一律关闭,“他通不过验收,所以愿意卖。”
为了保住煤矿,王贾等人四处托人,最后让这个小煤窑起死回生。
到了2004年,河南推行第一轮煤改,“盛华”煤矿因在郑煤集团弋湾煤矿边缘,被郑煤集团整合,“不是国有大矿要整合我们,而是我们请求人家整合,否则我们就被关掉了。”王贾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对于整合对象,郑煤集团亦有要求:加盟者必须通过技改,达到年产30万吨的规模,煤炭储量在500万吨以上。
盛华煤矿的股东得到通知,郑煤控股的51%是技术和资源入股,但双方并不合账,依然是盛华单独核算。
“说是资源入股,可1300万元的资源价款是我们几个股东交的,郑煤从头到尾就没掏一分钱。”王贾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整合协议一共反反复复签了5次。
郑煤集团给盛华派来了董事长和4个副矿长,这些技术人员的工资很高,董事长年薪达到20万元,副矿长也月薪上万,这些钱全由盛华负担。“社会上聘请的矿长,月薪不过五六千。”郑煤集团起初每月收40万元的管理费,到去年已经涨到120万元,“至于你是否停产整顿人家不管”。
煤矿的负担远不止这些:村委会要定期收每吨4-10元的炮崩费、装卸费,而煤矿其实是机械装运,和村民无关;还有救护费等收费。
2005年,盛华煤矿更名为“郑煤集团盛华煤矿”,郑煤亦不否认这是“托管”而非控股,但对外宣称却是控股。
接着,河南省的煤矿技改大规模开始。为改造成30万吨规模,盛华的股东投资近5000万元。
仅仅几年,王贾的血压急剧升高,“官员和记者都骂煤矿老板心黑,煤矿暴利相当于贩毒。”
2009年,煤改的消息扑面而来,“要求矿井达到90万吨的生产规模”,欠了1300多万元高利贷的王贾越想越怕,“如果再改造就受不了了,干脆卖掉。”
2009年7月,盛华煤矿以5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一湖南老板,“算了算账,不能说赔,但也没怎么赚”。
在卖了矿之后,王贾的血压恢复正常。“对矿工来说,逃生本领很关键;煤老板也一样,在市场风险袭来时,能顺利逃生才是高手。”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而更多的小煤矿矿主,还在新一轮煤改来临之际,显得茫然无措,“最现实的就是赶快挖煤,多挖一点是一点,所以大家都偷着生产”——这亦是东兴煤矿付满仓的选择。
在政府工作了几十年,王贾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行业:“为了生产,大家都是站岗放哨出煤,对付监管。”在王贾看来,煤老板的不稳定感,是造成矿难的一大原因。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为化名)
辅文2
河南煤改历程
2004年6月30日,《河南省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出台。按照这份文件,河南省1569个小煤矿将整合成600个以内,每个小煤矿只保留一套生产系统,彻底消灭15万吨以下煤矿;政府支持煤炭资源向省重点支持的平顶山煤矿集团(下称平煤集团)、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煤集团)等7家煤炭骨干企业集中。
按照《方案》,资源整合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其一是国有大矿整合地方小煤矿,整合后的矿井要实施技改,达到年产3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
另一种是小煤矿之间的联合改造,或是实力较强的矿主一次性买断另一方,或是按年支付被整合方费用。
如果相邻的几个小煤矿,谁都没有能力整合别人,就可以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新投资者或一次性买断,或控股组成股份制煤矿企业。
亦有少数“四三不靠”的小煤矿,通过技改后可实现单独保留。
根据河南省煤炭系统的统计显示,河南省原有1500余家小煤矿。截止2009年下半年,河南的第一轮煤炭整合中,直接关闭100余家小煤矿;有161个小煤矿整合为103个并入国有大矿;剩余1200余个整合为622个煤矿。
2010年2月底,《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出炉。该意见依然是强化省属国企的资源控制能力。
“兼并重组的重点是河南省15-30万吨的煤矿”,“大力支持中平能化集团、河南煤化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神火集团、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等大型煤炭企业作为兼并重组主体,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实现规模化经营”;到2010年底,全省将力争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河南省骨干煤炭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量的85%以上,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在所兼并重组煤矿中所占股权比例不得低于51%”。
同时该意见明确了“单个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年产15万吨”;相对于山西要求的90万吨规模,这个底线规模让诸多煤老板长出一口气。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