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喝彩
“3•15”矿难,正值新密市煤炭局的“非常时期”,但许多人还是愿意谈些“矿难外的话题”。
新密市煤炭局办公室主任马遂昌是个“老煤炭”,熟稔该地煤炭业界的奥秘。“煤炭局都不知道该怎么弄了。”对新一轮煤炭兼并重组,马遂昌说,“河南和山西不一样,山西大矿多,学习山西经验很难做到。”
“有些矿,国有大矿的人说白给都不要,因为地方矿规模很小,采得浅层煤资源快枯竭了。”马遂昌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按照2月26日的《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新密矿区的主要整合主体是郑煤集团;而新密小煤矿主要分布在“郑煤集团采过的老空区、边角地带、周围块段上,大煤矿的综采设备进不来,只有小煤窑的落后采掘方式才能将其挖出”。
一份2006年的当地煤炭行业资料显示,截止2006年5月,新密境内煤炭资源总量为24.5亿吨,其中郑煤集团占有17亿吨;新密地方煤矿占有地质储量4.3亿吨,其中可采储量2.1亿吨;按2006年新密地方煤炭产量1870万吨计,只可开采11年。
国有大矿占有绝大多数最优质、最核心的矿产储量,而地方小矿开采国有大矿井田的边缘地带——这个格局不光是河南,也是全国普遍现象。
2008年7月24日,《中国矿业报》曾刊登《河南省矿产资源整合战纪实》,文中写道,“在资源整合中,新密国土资源局积极与郑煤集团公司协调,促使郑煤集团公司将其不再开采的边角区域、采空区剩余的约1000万吨煤炭资源储量划出来,归地方小煤矿开采。”
“兼并重组实施意见,煤老板看了都不同意,国有企业也不同意。”新密市煤炭局安监大队一职工说, “你让郑煤再去吃自己的剩饭,它怎么会愿意?”
事实上,郑煤集团历史上就叫新密矿务局,已在此地经营多年。
除了国有大矿态度不积极,小煤矿对国有大矿亦不感冒。当地煤老板一个共同的说法是:2004年启动的第一次煤改,国有大矿以“控股51%”整合了不少地方小矿,但事实上国有大矿并不出一分钱,“只是名义上的控股,但却要分钱。”
资源整合中,被国有大矿控股整合的地方煤矿,实行税收属地管理,但地方政府对此依然不满,“除了税外,煤矿还要交大量的费”,“一旦小矿归了国有大矿,还怎么收?”
马遂昌说,基层一些情况新密市、郑州市的领导和职能部门都很清楚,但是“省里来文件了”,只有照做。
新密煤炭局不少职工记忆犹新的是:在2006年年底,因为种种客观原因,郑州市的资源整合任务才完成了不到一半;郑州市委一领导在新密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说:“资源整合是政治任务!人挡不住!鬼也挡不住!年底前,完不成资源整合任务的市县领导拿乌纱帽来!”
求生之道
新一轮煤改的《实施意见》,在强调了国企的主要地位后,亦有一句“年生产规模1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可兼并重组中小煤矿”。
这意味着,不想“被国有化”的小煤矿亦有机会“逃生”:年生产规模100万吨以上煤炭企业的所属矿井,不用兼并重组。
按照这一政策,许多小煤矿会整合成年产100万吨的煤矿集团。在新密采访时,《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该市正在酝酿成立豫能、神和两个民营煤矿集团。
此前,该市公开宣称,8家国有煤矿曾组成“新密煤业集团”,也可“收留”本地小矿。
牛店镇武村伟业煤矿的老板王战伟认为,“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并不是一回事,2004年是资源整合,要求几个小矿合并,一矿一套生产系统;而这次是兼并重组,以资本为纽带的,就是一堆煤矿合在一起成立一个集团,其实还是和以前一样。”王战伟准备加入新密的第二家民营煤炭集团“豫能”。
这个说法,和已被刑拘的付满仓说法基本一致。
在新密采访期间,《财经国家周刊》发现,几乎所有的煤老板都说“资源即将枯竭”,但又在拼命保住煤矿手续,不想被被人兼并重组。这个“空壳”诱惑力何在?
郑煤集团华玉煤矿位于新密牛店的武村,其一名测量人员向《财经国家周刊》透露说,在新密,资源枯竭小煤矿的生存之道,主要在于越界和越层开采。
该测量人员说,华玉矿附近的三洋、伟业、锦宏等地方小煤矿,都在越界开采华玉。“他们的浅层煤资源早就枯竭了;之所以能出煤,不是越界挖别的煤矿资源,就是越层偷挖深层煤”。
记者电话联系郑煤集团华玉煤矿矿长张海臣,他说“这事太敏感了”,随后就挂了电话。
在煤炭界人士看来,越层是比越界更恶劣的非法采矿行为。小煤窑的乱挖,会给煤层里留下一个个“水包”、“瓦斯包”,以后别的矿开采这一区域,就如履地雷阵。
一个不愿具名的煤老板说,本来新密小煤矿煤矿资源就少,但在2004年的资源整合中,每个煤老板为了保住矿井,都虚报了不少剩余资源量,并据此交了每吨3-5元的资源价款;接着又被要求进行采改,“最少也得几千万”,“大家都负债累累”,“不偷挖别人怎么回本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