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近一个月内,6寸多晶硅硅片从每片人民币25元(约3.5美元)拉升到27元,涨幅达8%。而在今年年初,每片报价还低于3美元,3月初就涨到了3.5美元。
近期硅片价格的大幅提升刺激了国内的光伏生产商,不少企业的订单量提升,热火朝天的生产气氛似乎对国内光伏并网电价“难产”的利空多少产生了一些对冲。
分析人士表示,短期的硅片紧缺,与德国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下调光伏补贴额度直接相关。此外,意大利、捷克、日本、美国等国的光伏市场份额开始增加。
江西赛维有关人士表示,短期内优质硅片和电池供不应求的局势比较确定,毕竟新的产能投入不会太快,但也要警惕新一轮产能急速扩张,未来的投资需要理性,有品牌、质量、价格竞争优势的企业将有望在这一轮市场中获胜。
2009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154.4亿美元,同比增长147.75%,其中,出口至欧洲市场约为87.9亿美元,同比增长489%。光伏产品出口俨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英利集团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公司的光伏产品约九成都依靠出口销售。专家称,我国光伏产业约有98%的生产容量依赖出口,从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结构也可看出,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件出口额占60%,太阳能电站出口仅占24.5%。
中国机电商会光伏产品分会负责人孙广彬表示,由于经济形势好转和国际光伏市场的恢复启动,今年我国光伏行业的出口额增速将不低于15%。中国机电商会预测,今年全球太阳能需求将增长25%以上,而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商有望获得15%左右的平均利润率。
“内冷外热”市场须防高风险
尽管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量日益增长,但短期内难以改变“市场在外、原材料在外、技术在外”的现状,目前几乎所有的技术设备和九成以上的原料依靠进口,98%的销售依靠出口。分析人士担心,针对我国大量光伏产品低价出口,德国、日本等国家很可能通过提高准入门槛来限制国外产品。
孙广彬表示,我国大部分光伏企业还不具备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品牌,面对金融危机后光伏产品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我国光伏产品仍存在被淘汰的可能。
事实上,2009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尽管在增长,但出口平均价格一直在下降,直到2010年1月份,随着国际光伏产品供需关系的转变才有所好转。这也意味着,国内企业对国际光伏产品不具有根本性的定价权。
除此之外,在英利能源公司有关人士看来,更大的担忧在于,目前国内不少光伏企业以低成本为出口优势,低价竞销现象明显,容易影响到产品质量,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很可能导致主要出口国的惩罚性贸易措施。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材料学部数据显示,我国光伏发电转机还不足电池产量的1%,这样过度依赖出口的行业面临巨大的贸易风险,一旦国际市场有变,对行业的冲击可想而知。
孙广彬表示,目前国际光伏生产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正朝着全产业链优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光伏产业目前主要靠进口生产线,而且整个产业链单兵作战,这种现状亟须改变。
一家光伏企业表示,尽管目前公司产品可依靠低价形成出口优势,但未来持续增长还要等待国内市场的真正启动,期待光伏并网电价补贴能够早日出台。(记者 邢佰英)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