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平指出,在春节和两会之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质上至少存在两次可以调整的时间和空间。但由于涉及到传统节日及特殊时期的市场稳定,故国家并未做出调整。
“发改委没有正式表态停滞于2009年11月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再次施行之前,个人理解国内成品油价格短期内不会出现调整,除非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甚至突破85美元。”某部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不愿具名专家认为。
“我们支持发改委加大成品油价格的调整频次和力度,但依据什么来调整油价,至少需要给民众一个更为合理和确切的解释。”这位不具名专家直言,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亟待回归到制度化的轨道之上,而非朝令夕改。
种种迹象显示,国内成品油价格正在受力于两大推价因素,而预热新一轮涨价风潮。
记者观察
油价定价机制不能缺位
哥纠结的不是价格,是机制。
近期,有多名能源专家建议我:不要死盯着试行于2009年5月8日开始施行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不放,那个《办法》不就是针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寡头施行的吗?且不说该《办法》中处处潜伏着可调整也可不调整的文字游戏,另一个事实是,该《办法》自2009年11月10日最后一次发挥效力迄今,已经逾期4个月被束之高阁了。
的确,一个被束之高阁长达4个月的《办法》,我们不能指望它还能真正发挥应该属于它的公权力功能。这也是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自2009年迄今形成长达4个月价格调控真空的根本所在。
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国际原油价格自2月18日成功突破60日均线压力迄今,已经在80美元附近运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尤其是,如果WIT等三地原油价格平均变化率近期突破4%,国内成品油价格如果继续参照《办法》调节,最迟也要在3月底或4月初做出一定幅度的调整。
“不管调整的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国内成品油价格确实应该动一动了。”一位民营加油站老板坦言涨跌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通过适度调整,民众需要看到《办法》并非“名存实亡”,人们需要证实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非被人为凝固在了2009年11月10日。
早在2010年1月底,当民众质疑国内成品油价格为何“当调不调”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就曾出面解释说:国家发改委将对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再次调整,其中“22个工作日”这一“铁律”可能被缩短。周望军称,即将实施的变动,主要是要对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监管机制进行细节上的调整,使其更科学规范和透明。
显然,价格监管当局注意到了“当调不调”这一问题相当麻烦。遗憾的是,1月底距今已经过去2月有余,“正在修改”的《办法》仍然待字闺中,这一机制嘎然而止背后,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定价机制的悄然沦陷。
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最终方向是要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那么,国际油价分分秒秒都在变化,中国的油价要想接轨世界,缺失最基本的定价机制显然是最不能让人容忍的。
正在修改中的《办法》代表了中国油价与世界接轨的希望。而通过油价与世界接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央企寡头才可能摆脱动辄需要国家财政补贴的窘境,民众质疑国内油价“涨得快跌得慢”的意见也才可能被市场波动化解于无形。
国际油价的变动不以当局的意志为转移,同样,如果我们的油价定价机制仍然缺位,那么,出现在国内成品油价格领域的价格调控真空和监管真空现象就将仍然存在。
市场很期待,在3月底或者4月初,国内成品油价格哪怕是出现一次无厘头的调整。“如果届时调价了,发改委最起码需要说明是依据什么在调整价格,它如果说依据的《办法》,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仍然没有沦陷。”一位不愿具名的能源专家坦言,目前民众对成品油价格最纠结的并非价格,而在机制。
期待国内成品油价格依据有关定价机制,早日做出调整。(黄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